盛夏时,无人机拍摄沙拉村全景。青海日报记者 洪玉杰 摄
初冬,我们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曲镇沙拉村。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土地闲置,沙拉村曾经是建档立卡的青海省级重点贫困村之一。
2018年,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在青海省全面展开,一场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战斗全面打响,“一穷二白”的沙拉村用仅有的1万元“起了步”。
恶劣的环境阻挡不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艰苦的条件也阻挡不了沙拉村脱贫攻坚的步伐。“破零”怎么破?产业怎么选?工作怎么抓?带着这些问题,沙拉村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为契机,将全村442公顷耕地统一起来,由村“两委”主要成员负责,收入归集体所有。
“位于龙羊峡上游的沙拉村,原本有着独特的气候优势。种植业是我们的主业,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只是我们不能再重复老三样,而是要瞄准市场,缺什么种什么。”新上任的沙拉村党支部书记何克峰一针见血地分析道。
党组织功能“强”起来,村级合作社“办”起来。这成为沙拉村工作的核心和突破口,2019年初,村“两委”班子发动群众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全体村民参股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
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无现成经验可遵循的创新工程。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沙拉村“两委”班子苦干实干、争当耕种能手,开始“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搭台、市场拉动、政策扶持、创造条件、村为主体、村民唱戏”的总体思路,沙拉村开始从节省成本入手,协调农牧部门大力实施机械统一种植,一年下来,节省成本12万元。
不仅如此,针对收成较好的青稞油菜,沙拉村主动申请省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不仅打上了“生态”标签,收入也提高了。2019年青稞产量达到9.15万吨,油菜产量达到3.35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346万元,年人均收入最高达到11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空前的60万元。
“在夏天沿着沙拉村走一圈,漫山遍野的农田层层叠叠,有成片的红叶莴笋、随风晃动的青稞,金灿灿的油菜花,甚至饲草料种植玉米,航拍一看,就像‘威化饼干’一样,品种多元,色彩丰富。”何克峰说。
在驻村第一书记李贵忠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村民尹炳录老人的家中。尹炳录的老伴儿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劳动力只有尹炳录一人。自从将家里的土地入股到村里的合作社之后,尹炳录老人就在家养殖政策扶持到户项目的12头长白猪,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余元,村里还给他安排了草管员的岗位,这让老两口的收入翻了一番。
种植产业的收益越来越高,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的1万元破零,到今年已突破100万元。兜里有了钱的沙拉村人继续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目前,村里建设的粮食储备库和榨油厂已经接近尾声,饲草料加工基地已经提上日程,建成之后,将解决沙拉村数十人的就业问题。“财大气粗”的沙拉村村民腰杆也越来越硬了。
村党支部书记何克峰说:“紧接着我们还会建立养殖基地,产品深加工基地,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越来越多的从1万到100万的破零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