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特色产业“结”出致富“果”

2020-11-26新闻11

黄芪丰收了,村民很欢喜。通讯员 石延寿 摄

官亭镇光辉村新收获的百合球茎。

冬季的黄河谷地寒意渐浓,“小雪”节气过后,地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的官亭镇却有别样的“火热”。

干旱山头上的别落村原来是深度贫困村,马沙巴尼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天他收的4800多公斤黄芪确定了买家,一家人满脸欢喜的忙着打包。

“一家8口人,以前吃了上顿愁下顿,从2018年开始,靠着种的八九亩黄芪,家里每年差不多有3万元,国家扶贫政策给我们盖了家庭牧场,去年出栏的30只羊卖了3.6万元,今年出栏的20多只卖了2.4万多元,存栏的50多只羊里16只羔羊明年2月就能出栏,再不愁没有钱了。”马沙巴尼说。

村党支部书记马吉林说,全村原有234户农户,迫于生计压力,大多已经搬离大山,剩下的86户中62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别落村每年种植400亩的黄芪(1亩≈0.0667公顷),根部入药,茎叶喂出的‘黄芪羊’肉与普通羊肉相比,味道更加鲜美,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黄芪、养牛羊,牛存栏达100多头、羊存栏达到1000多只。

脱贫攻坚开始以来,别落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政策扶持、能人带动、“亲戚”帮扶,在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干群同心下好特色产业脱贫“棋”。为畅通产销渠道,村民马国锋2018年注册成立的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带头种植黄芪,还为村民销售黄芪牵线搭桥,“2019年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90亩种植黄芪,实现纯收入16万元,今年种植黄芪130亩,亩产在600公斤以上。”说起过往的成绩,马国锋一脸自豪。

别落村以南,前进村丽贤种植合作社的150亩黄芪也在抢收中。“今年黄芪长势比去年好,预计亩产在700公斤左右,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预计亩均收入3000元上下。”前进村村委会主任朱玉贤乐呵呵地说。

合作社计划打造一个集切片、储藏、销售为一体的黄芪加工车间,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并带动村民就业。今年60岁的张存花是前进村二社村民,她说:“只要有活干,我每天就能挣到80块,还能照顾上家里患病的老伴儿和上学的孙娃子,这几年一直在合作社的黄芪基地打工,多一份收入家里生活好多了。”

光辉村是地处官亭镇以西15公里,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村民张海山是共产党员,他从2015年开始成功试种百合,并牵头成立了民和县光聚辉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我们在官亭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倾力支持下,先后得到少数民族扶持发展资金项目、百合产业链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支持,通过流转村里土地,逐渐扩大种植规模,走出了一条‘合作社 农户’的百合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今年新种170亩,目前种植规模达到280多亩。”

张海山说,目前合作社已建成一座100吨库容的保鲜库,并注册了产品商标,开始探寻订单销售、电商销售。“今年的百合产量比较好,19亩地里亩产900公斤,预计能收入20余万元。”

在官亭镇梧释村,鲍玉辉与邓西南正在查看樱桃树拉枝的情况,这座由民和福泰农林有限公司流转50多亩土地打造的樱桃经济林今年开始挂果,鲍玉辉指着树枝说:“改善采光和通风条件,有利于樱桃树花蕾的形成,我的合伙人邓西南主要负责管护经营,去年栽植樱桃树2900余株,今年开始挂果,株均樱桃产量1公斤左右,预计明年株均产量可达2公斤以上。”

据了解,合作社流转了30余户农户土地种植樱桃,流转期限20年,邓西南说:“前五年,流转费为300元/亩,五年后土地流转费增加至500元/亩,十年后提高到800元/亩,合作社给当地群众在家门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自家农活和务工挣钱两不误。”

自脱贫攻坚战以来,官亭镇依托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和较少民族发展项目支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已形成别落村26.6公顷黄芪、前进村13.3公顷黄芪、光辉村20公顷百合、梧释村3.3公顷樱桃等“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在广种薄收的干旱山地上走出了一条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路”。

目前,别落村跻身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名单,这一喜讯让官亭镇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更足、劲头更大,“我们将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走好‘一村一品’路,实现乡村振兴。”展望未来,官亭镇副镇长马军满怀信心。

#干旱灾害#扶贫#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