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感到没力气,还想坚持一下,后来才知道是可怕的中风,险些瘫了甚至送命!”坐在病床上的老赵(化名)叹着气说。手术后,他已经可以下床让人扶着走动了。
患高血压多年,感觉无恙就没在意
那天发病前,老赵已出现全身乏力的症状,但并未重视,继续上工地干活。干活时他突然感到恶心,并呕吐,随后口角歪斜、意识不清。工友见状吓得不轻,立即将老赵送至附近一家医院。就医时老赵呼吸已经不规律,医生给予气管插管治疗后,让工友赶紧将老赵送往杭州大医院。
“辗转来院时离发病已5个多小时,抢救刻不容缓,神经内科脑卒中急救小组快速到达诊室,立即给予头颅CTA(CT血管成像)和CTP(CT灌注成像)评估,明确患者为基底动脉闭塞。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基底动脉闭塞即使经过抢救,死亡率也高达50%。”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鹏说。
王鹏、史宗杰等医生的神经介入团队立即启动血管内取栓治疗,患者最快速度被送至介入手术室,经过争分夺秒的取栓手术,医生完全开通患者的基底动脉,发现基底动脉局部重度狭窄是引起赵先生急性闭塞的原因,经过介入微创扩张手术,最终解除了狭窄。
次日老赵苏醒,四肢也可以活动了。原来,老赵患高血压3年多,但他认为自己的血压只是稍微超过标准(收缩压150~160毫米汞柱),并且没什么不舒服,就没有在意。而医生分析认为,正是在这种看似不严重的高血压长期作用下,基底动脉发生快速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严重狭窄并且闭塞,再加上秋天天气转凉,血管容易收缩,引起了致命性的脑梗死。
抗击脑卒中从中青年做起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我国脑卒中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脑卒中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而带病生存的脑卒中患者在我国已高达1300万。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国已成为脑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高达39.3%。
神经内科主任耿昱主任医师介绍,有些人误以为脑卒中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其实并不然。如今,随着高血压发病年龄向下走,年轻人、中年人患脑卒中的病例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工作高强度、高压力的人群。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我国10%到15%的中青年患者在45岁之前就发病了。有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房颤等心脏疾病的年轻人是卒中的高危人群,如果不注意早期诊治,脑卒中发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时间就是大脑,高效诊疗尤其重要
耿昱主任表示,脑卒中的救治是一场和死神的赛跑,高效诊疗尤其重要。救治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残存的脑组织。
“时间就是大脑,抗击脑卒中,要从现在做起,从‘早’做起!”
耿昱主任提醒,脑卒中脑的常见症状是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偏身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一旦发现自己或他人有上述突发症状,应高度怀疑脑卒中,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至附近有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而不是留在家里自行观察,更不能反复找亲朋好友协商,贻误最佳的救治时机。
平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效控压、降糖、调脂和戒烟等,才能有效远离脑卒中风险。
冬季一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除了紧急救治,在治疗过程中的“早期重症康复治疗”也至关重要,“早期重症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康复领域专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