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日,记者从2020年度杭州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现场会上获悉,市建委牵头实施的杭州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三年行动已圆满收官:截至11月20日,按照“水清、无味、点绿、景美”方针,全市三年共提升改造终端设施6255个,处理规模30吨以上的处理终端全部达到标准化运维;目前全市9个区、县(市)的1775个行政村共建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终端9185个,设计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5.0524万吨,比三年前同期扩能16%。
“2018年起,杭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质达标率每年提升约4个百分点。”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提升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守住了乡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基本盘’。”
全国首创、全省首创……
“小终端”蕴含“创新力”大文章
一个个“小小”的农污终端,背后蕴含着杭州的“创新力”大文章。
记者了解到,三年间,针对全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提升改造目标,杭州按照“一端一档”建立问题清单,形成了“一县一册”的评估报告,还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技术指南》,印发《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实施方案》《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安排市级财政4.2亿元专项补助资金提供保障。
在改造中,市建委选取临安区、桐庐县的5个试点乡镇,通过优劣势对比和适用性选择,因村制宜选择新型处理工艺,常态化组织“一端一策一方案”专家审查,源头上为全市农污提升把好技术关、经济关。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各农污改造负责单位还创新引入保险公司担保制度,与阳光保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终端提升改造企业承诺15年以上质量保证和稳定运行。
针对终端点多、面广、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杭州还在全省率先提出“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概念,选取了桐庐县莪山畲族乡西金坞村等9个示范性站点,在尾水资源化利用、除臭降噪、运维废弃物控制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实现“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
首创农污智慧管家系统
丰富杭州乡村“小脑”
“基础设施三分靠建,七分靠管。”针对提升改造后终端的长效化管理运维,杭州搭建了农污智慧管家系统,同样体现了杭州数字优势。
“通过物联网技术,农污智慧管家系统将全市各个终端‘一网打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手机App报警功能、二维码、远程监控系统等,系统可自主分析判断处理设施运维状况,实现运维监管可监控、可预警,可决策。
针对智慧监管的多样化创新,也在杭州各地“多点开花”,并成为杭州“乡村小脑”的重要组成模块,持续提升杭州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桐庐首创精准排放系统,可结合“墨迹天气”、日出日落时间、季节特征和农作物灌溉需求,收集土壤湿度数据,有效控制灌溉或滴灌的水量,实现全天候精准自动控制尾水排放系统等功能;建德创新建立终端“健康码”,通过采用“红、黄、绿”三色二维码动态反映终端设施运维情况,分级管控,精准管理。
据悉,接下来,我市还将努力打造“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污新格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民生福祉,助力高水平打造人民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