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曰脊骨,曰脊椎,曰膂骨;梁,水桥也,石绝于水为梁,负栋曰梁。改变黄河水流向的吕粱山脉,延绵起伏,南北纵观八百里,犹如一道脊梁,构成晋西高原的主干。吕梁市因吕梁山而得名,现辖一区两市十县,人口381万。国土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半山区占91.8%。
吕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是一片古老的厚土,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这也是一片令人向往的热土。数千年来人类文明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他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也成为古老的华夏文明当中为精彩的历史组成。如同一道脊梁支撑着华夏文明过了5000年的悠悠岁月。
2020年6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走近璀璨的吕梁、英雄的吕梁、美丽的吕梁,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摄影出版社)与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举办了“大美吕梁摄影采风创作活动”。《大众摄影》杂志社副社长郑壬杰负责孝义市的拍摄任务。孝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下,汾水之滨,太原盆地西南缘。尽管有着中阳楼、玉泉山、三皇庙等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但孝义市最大的特色当属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木偶、碗碗腔并称为孝义的“文化三绝”。对戏剧艺术颇有研究的郑壬杰,其拍摄也围绕着传统文化在孝义的现状与传承而展开。
郑壬杰拍摄孝义皮影。中国摄影出版社工作人员供图
郑壬杰采风作品欣赏
中阳楼是晋中和吕梁地区保存至今结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楼式古建筑,是孝义市历史街区及重大繁华贸易区的标志性建筑。
孝义贾家庄有着历史悠久的驼铃古驿道,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兴盛于清康熙以后至民国中期。曾经商铺林立,繁华一时,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宋氏、郭氏、任氏等老宅院十多处。
孝义市三皇庙,亦称圣祖庙,位于孝义市城西贾家庄村中,现存建筑最早为元代遗构,元、明、清和民国年间曾不同程度进行扩建和修葺。
孝义三皇庙院内多数建筑保存完整,反映了道教庙宇建筑平面、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孝义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皮影木偶之乡”,也是孝义传统文化的名片。孝义晋徽园酒店时常会有木偶、皮影的表演,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孝义皮影、木偶打造了一方舞台。
孝义皮影戏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孝义木偶戏最初独立成班,后来和皮影合成一个班社,即“灯影班”。灯影班独具特色,白天上演木偶戏,晚上上演皮影戏,曾被称为:“白昼间木偶作怪,夜晚时牛皮成精”。
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团长刘亚星在演练木偶戏《大闹天宫》。2019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演出有限公司获得“孝义木偶戏”保护单位资格。
孝义木偶讲究人偶同台,所以演员们不仅需要有娴熟的木偶操作技巧,更要有扎实的戏曲表演功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兴10岁学习木偶皮影表演,1972年考入孝义市木偶剧团,师从梁全民。他表演功底扎实、技艺娴熟、干净利索,能用孝义皮腔、孝义碗碗腔给皮影戏伴唱,字正腔圆,婉转流畅。
武兴不但擅长木偶表演技能,还擅长木偶制作技术,他制作的木偶最高达到2.8米,重50斤,并独自操控表演。
武兴制作的木偶形态各异,做工复杂,惟妙惟肖,他说戏曲舞台上演员表演的许多动作、技巧甚至神态气质,木偶都能做到。
武兴最擅长的是猴戏,表演时美猴王的翎子可长近两米。2002年6月,特色剧目《花果山》《长袖舞》《疯狂吉他手》参加了“世界杯”足球赛庆典文艺活动——韩国大田国际木偶艺术节。武兴退休后专注于木偶制作及教学,收有弟子100余人,为孝义木偶戏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孝义皮影不仅有表演的艺术观赏性,皮影本身也是一件工艺品,一些古老的皮影道具极具收藏价值。
孝义皮影木偶戏,不仅受当地人欢迎,在全国乃至海外都小有名气,作为孝义旅游的必看项目,皮影木偶演绎着它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孝义皮影木偶戏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深挖文化特质,在传承中得以发展。
孝义碗碗腔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戏剧之一。孝义碗碗腔有两种声腔:皮腔和碗碗腔。两种声腔均来自孝义皮影戏,即纸窗皮影唱皮腔,纱窗皮影唱碗碗腔。皮腔的渊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形成于北宋时期,一说形成于战国时期。
孝义碗碗腔剧团成立于1959年,前身是孝义县跃进剧团,将原来的皮影戏表演搬上真人表演舞台,让这种流传了上千年的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机。孝义碗碗腔不仅传承了经典剧目,还逐步出现了反映时代主题的现代剧目。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建琴是吕梁地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作为老一代碗碗腔表演艺术家,她对艺术的要求极为苛刻,对青年演员排练的新编剧目《情系山里娃》悉心指点,亲自示范。
新编的碗碗腔剧目采用较为庞大的乐队,除了传统民乐外,也包括电子琴等器乐,一位年轻的演奏员一边排演,一边进行视频直播,为网友们推介碗碗腔艺术。
戏曲稀有剧种是传统戏曲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然而作为地域文化的鲜活代表,现在正面临着受众稀缺、市场萎缩、人才流失等挑战,如何让稀有剧种得到创新、保持活力是孝义碗碗腔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
原标题:《吕梁采风:来孝义,品“文化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