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十一月,是一个稀松平常的月份。但对于东风汽车和裕隆集团来说,却意义非凡。在2010年的这段时间里,东风汽车和裕隆集团正在紧锣密鼓地敲定合作事宜。在不久之后的12月14日,双方共同宣布成立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并在大陆推出纳智捷汽车品牌。
转眼间,纳智捷在东风裕隆的掌控下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岁月。作为海峡两岸首个以大中华自主品牌定位的汽车品牌,东风裕隆纳智捷从诞生起就被寄予厚望。但在十年后的今天,却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在今年上半年就曾传出,东风裕隆纳智捷将关停退市,但至今这个传言还尚未盖棺定论,纳智捷官网也在正常运行。
退出也好,坚持也罢,纳智捷的气息,已经渐渐羸弱。经销商大规模退网、持续的零销量、无车可卖,成为了压垮纳智捷的一根根稻草。这个品牌,在这十年间经历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昂首入市,一时风头无两
2010年9月,东风汽车正式与裕隆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不久后的12月,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并且带来了车迷们期待已久的纳智捷牌汽车。在初期,大家十分看好纳智捷,纷纷认为这是国货之光。
而东风裕隆纳智捷带来的首款车型——大7 SUV,也确实没有让大家失望。无论是大气的设计,还是丰富的科技感,都让大家感受到了纳智捷的魅力。 并且通过18.8-26.8万这一突破天花板的售价区间,进入到与途观、CR-V等车系直接竞争的区间。
然而在十年前,大家手头的预算也就那么一点。面对大7 SUV那昂贵的价格,除了拍拍手叫叫好之外,基本上没有付诸行动。
于是在2014年,纳智捷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款车型——优6 SUV。不知道是名字起得优秀,还是12万左右的起售价确实能让消费者眼馋,在上市不久后,纳智捷优6 SUV创下了单月销量7,674台的高销量。于是,纳智捷决定乘胜追击,顺势推出了纳5等数款车型,甚至还请到了周杰伦代言。
祸不单行,在层出不穷的问题中走向下坡路
所谓树大招风,纳智捷若是没有过高销量,也不至于在后来成为大家调侃的对象。在收获了不错的销量后,刚有起色的纳智捷迎来了东风裕隆成立以来的第一道大坎。正值国内油价上涨的时候,纳智捷的高油耗缺陷在网络上被无限放大。
不管是纳智捷大7 SUV还是U6 SUV,“高高在上”的油耗让车主直呼“用不起”。各种调侃纳智捷的段子铺天盖地而来:
“买纳智捷得先挖一口油井”、“纳智捷不熄火加不满油”、“买了纳智捷,你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的VVIP客户”……
这些段子虽然不够新颖,也十分无聊,但大家说得都十分有理有据。相比于大众、丰田和国产品牌的同级别车型,甚至更高级别的车型,纳智捷的油耗确实高了不止一星半点。在正常情况下,老款途观2.0T的工信部综合油耗在9.3L/100km左右,消费者的实际油耗一般也会在11L/100km以内。
但搭载2.2T发动机的纳智捷大7 SUV就不一样了,工信部标称油耗在10.8L/100km的两驱版车型,车主使用的实际油耗就普遍在15L/100km往上了,其油耗水平直逼2.7L的越野车普拉多。你要说这台2.2T发动机的性能有多好吧,其实也未必,178匹马力的动力储备,甚至还比不上途观的2.0T。
极高的油耗,使得纳智捷车型的口碑一落千丈,在各种调侃与玩笑中,竟成为一时的笑柄。祸不单行的是,纳智捷给人留下的印象不仅仅是油耗高,还有不稳定的质量。从纳智捷大7 SUV到纳智捷优6 SUV,包揽了众多质量问题:发动机异常熄火、断轴、水箱破损、安全气囊无法弹出……在2018年东风汽车发布的召回公告中,涉及车辆高达14.5万台。
不可靠的质量,再加上“一飞冲天”的油耗,为纳智捷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由此,这个品牌也走向下坡路。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何处?
核心技术的缺失,即便是东风也救不了
一般来说,东风与其他车企合资,不仅能收获销量带来的红利,还能收获先进的技术。但在与裕隆集团的合资中,东风汽车不仅没有收获到销量红利,甚至还在技术上反哺着纳智捷。在纳智捷U5这台车上,竟然采用了由东风汽车自主研发的DFMA16 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值得欣喜的是,这台东风提供的发动机,让纳智捷SUV的油耗成功进入了“6L时代”,并且把低油耗信息显著的标注于车型官网首页;可悲的是,即便用上了东风发动机,纳智捷由于口碑问题,仍然未能走出低迷圈。
裕隆集团的技术储备,到底有多稀薄?这一切,还得从裕隆集团在1953年成立裕隆汽车制造公司的历史说起。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裕隆汽车就下线了自己的首款汽车产品。这样的历史与积淀,本可以让裕隆汽车拥有傲人的资本。
但可惜的是,汽车制造只是裕隆集团的业务之一。本着赚钱的目的,裕隆汽车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买技术”。在几十年的历史中,裕隆汽车引进了大量欧美汽车的技术,当然局限于老旧技术。而纳智捷品牌,只是裕隆汽车在与日产合资后,推出的自主高端化产物。
但苦于没有核心技术,纳智捷首台车,也就是大7 SUV,只能采用老旧平台。这辆车虽然是一台高大的SUV,但它的底子却来自日产-雷诺-三菱联盟,由第二代雷诺Espace平台魔改而来。一台体量不小的SUV,竟然只采用了后扭力梁悬架,可见其技术的落后性。
对于合资方东风汽车来说,也是苦不堪言。作为国内的一线车企,东风曾尽全力去拯救纳智捷这个品牌。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不管是资金支持也好,还是技术扶持也罢,奈何纳智捷不给力,始终未能成功。此时的东风,不知道有没有欲哭无泪的感觉。
纳智捷的没落,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一个车企的流逝,不会悄无声息。即便是众泰,在离开后也留下了关于“皮尺部”的传说和高性价比的印象。
定位于“智能豪华”的纳智捷,在消费者之间有一个雅号——买平板电脑送车。的确,纳智捷是国内“汽车智能化”的引导者。从2011年大7 SUV上市开始,出色的科技装备让众多消费者享受到了便利,也引得国内各大车企争相效仿。可以说,没有纳智捷,自主品牌们的智能化转变可能也就没有这么快。
除此之外,纳智捷更为自主品牌们留下了警示。在裕隆集团几十年的造车生涯中,基本上没有在自主研发这件事中有过投入,长期享受安逸的“拿来主义”,犹如温水煮青蛙,使之逐步走向了消亡。而至今,仍然有一些自主品牌在走着合资、拿技术的路子。
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这不是一个车企的最后出路。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无异于把自己命运的咽喉交给了合资品牌。如果有一天,对方撤资了,自主品牌该何去何从?
幸运的是,在国内,包括东风、长安、长城以及吉利等自主车企,也已经迅速转型,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同时,这些自主车企也拥有了出色的成果。长安的蓝鲸动力、长城的柠檬平台以及吉利的CMA架构等技术,并且在复杂的竞争中大获成功。同时,自主车企在此时更不应松懈,只有通过不断地技术进步,才能使其拥有长久的“春天”。
结语
纳智捷的十年起伏,就像一位足球界的“妖星”冉冉升起,在几次进球后状态下滑而草草退役。征战十年铩羽而归,纳智捷很明显是被自己拖垮的。不自律、不提升,让良好的底子和天分被白白消耗。而这样的经历,实际上也为众多自主车企敲响警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稳定的竞争力,必然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在自主品牌们日渐壮大的今天,纳智捷的意义更是深远。#纳智捷#油耗#东风汽车收藏
退出也好,坚持也罢,纳智捷的气息,已经渐渐羸弱。经销商大规模退网、持续的零销量、无车可卖,成为了压垮纳智捷的一根根稻草。这个品牌,在这十年间经历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昂首入市,一时风头无两
2010年9月,东风汽车正式与裕隆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不久后的12月,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并且带来了车迷们期待已久的纳智捷牌汽车。在初期,大家十分看好纳智捷,纷纷认为这是国货之光。
而东风裕隆纳智捷带来的首款车型——大7 SUV,也确实没有让大家失望。无论是大气的设计,还是丰富的科技感,都让大家感受到了纳智捷的魅力。 并且通过18.8-26.8万这一突破天花板的售价区间,进入到与途观、CR-V等车系直接竞争的区间。
然而在十年前,大家手头的预算也就那么一点。面对大7 SUV那昂贵的价格,除了拍拍手叫叫好之外,基本上没有付诸行动。
于是在2014年,纳智捷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款车型——优6 SUV。不知道是名字起得优秀,还是12万左右的起售价确实能让消费者眼馋,在上市不久后,纳智捷优6 SUV创下了单月销量7,674台的高销量。于是,纳智捷决定乘胜追击,顺势推出了纳5等数款车型,甚至还请到了周杰伦代言。
祸不单行,在层出不穷的问题中走向下坡路
所谓树大招风,纳智捷若是没有过高销量,也不至于在后来成为大家调侃的对象。在收获了不错的销量后,刚有起色的纳智捷迎来了东风裕隆成立以来的第一道大坎。正值国内油价上涨的时候,纳智捷的高油耗缺陷在网络上被无限放大。
不管是纳智捷大7 SUV还是U6 SUV,“高高在上”的油耗让车主直呼“用不起”。各种调侃纳智捷的段子铺天盖地而来:
“买纳智捷得先挖一口油井”、“纳智捷不熄火加不满油”、“买了纳智捷,你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的VVIP客户”……
这些段子虽然不够新颖,也十分无聊,但大家说得都十分有理有据。相比于大众、丰田和国产品牌的同级别车型,甚至更高级别的车型,纳智捷的油耗确实高了不止一星半点。在正常情况下,老款途观2.0T的工信部综合油耗在9.3L/100km左右,消费者的实际油耗一般也会在11L/100km以内。
但搭载2.2T发动机的纳智捷大7 SUV就不一样了,工信部标称油耗在10.8L/100km的两驱版车型,车主使用的实际油耗就普遍在15L/100km往上了,其油耗水平直逼2.7L的越野车普拉多。你要说这台2.2T发动机的性能有多好吧,其实也未必,178匹马力的动力储备,甚至还比不上途观的2.0T。
极高的油耗,使得纳智捷车型的口碑一落千丈,在各种调侃与玩笑中,竟成为一时的笑柄。祸不单行的是,纳智捷给人留下的印象不仅仅是油耗高,还有不稳定的质量。从纳智捷大7 SUV到纳智捷优6 SUV,包揽了众多质量问题:发动机异常熄火、断轴、水箱破损、安全气囊无法弹出……在2018年东风汽车发布的召回公告中,涉及车辆高达14.5万台。
不可靠的质量,再加上“一飞冲天”的油耗,为纳智捷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由此,这个品牌也走向下坡路。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何处?
核心技术的缺失,即便是东风也救不了
一般来说,东风与其他车企合资,不仅能收获销量带来的红利,还能收获先进的技术。但在与裕隆集团的合资中,东风汽车不仅没有收获到销量红利,甚至还在技术上反哺着纳智捷。在纳智捷U5这台车上,竟然采用了由东风汽车自主研发的DFMA16 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值得欣喜的是,这台东风提供的发动机,让纳智捷SUV的油耗成功进入了“6L时代”,并且把低油耗信息显著的标注于车型官网首页;可悲的是,即便用上了东风发动机,纳智捷由于口碑问题,仍然未能走出低迷圈。
裕隆集团的技术储备,到底有多稀薄?这一切,还得从裕隆集团在1953年成立裕隆汽车制造公司的历史说起。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裕隆汽车就下线了自己的首款汽车产品。这样的历史与积淀,本可以让裕隆汽车拥有傲人的资本。
但可惜的是,汽车制造只是裕隆集团的业务之一。本着赚钱的目的,裕隆汽车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买技术”。在几十年的历史中,裕隆汽车引进了大量欧美汽车的技术,当然局限于老旧技术。而纳智捷品牌,只是裕隆汽车在与日产合资后,推出的自主高端化产物。
但苦于没有核心技术,纳智捷首台车,也就是大7 SUV,只能采用老旧平台。这辆车虽然是一台高大的SUV,但它的底子却来自日产-雷诺-三菱联盟,由第二代雷诺Espace平台魔改而来。一台体量不小的SUV,竟然只采用了后扭力梁悬架,可见其技术的落后性。
对于合资方东风汽车来说,也是苦不堪言。作为国内的一线车企,东风曾尽全力去拯救纳智捷这个品牌。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不管是资金支持也好,还是技术扶持也罢,奈何纳智捷不给力,始终未能成功。此时的东风,不知道有没有欲哭无泪的感觉。
纳智捷的没落,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一个车企的流逝,不会悄无声息。即便是众泰,在离开后也留下了关于“皮尺部”的传说和高性价比的印象。
定位于“智能豪华”的纳智捷,在消费者之间有一个雅号——买平板电脑送车。的确,纳智捷是国内“汽车智能化”的引导者。从2011年大7 SUV上市开始,出色的科技装备让众多消费者享受到了便利,也引得国内各大车企争相效仿。可以说,没有纳智捷,自主品牌们的智能化转变可能也就没有这么快。
除此之外,纳智捷更为自主品牌们留下了警示。在裕隆集团几十年的造车生涯中,基本上没有在自主研发这件事中有过投入,长期享受安逸的“拿来主义”,犹如温水煮青蛙,使之逐步走向了消亡。而至今,仍然有一些自主品牌在走着合资、拿技术的路子。
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这不是一个车企的最后出路。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无异于把自己命运的咽喉交给了合资品牌。如果有一天,对方撤资了,自主品牌该何去何从?
幸运的是,在国内,包括东风、长安、长城以及吉利等自主车企,也已经迅速转型,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同时,这些自主车企也拥有了出色的成果。长安的蓝鲸动力、长城的柠檬平台以及吉利的CMA架构等技术,并且在复杂的竞争中大获成功。同时,自主车企在此时更不应松懈,只有通过不断地技术进步,才能使其拥有长久的“春天”。
结语
纳智捷的十年起伏,就像一位足球界的“妖星”冉冉升起,在几次进球后状态下滑而草草退役。征战十年铩羽而归,纳智捷很明显是被自己拖垮的。不自律、不提升,让良好的底子和天分被白白消耗。而这样的经历,实际上也为众多自主车企敲响警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稳定的竞争力,必然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在自主品牌们日渐壮大的今天,纳智捷的意义更是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