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降血压的三大灵魂问题:图啥?见好就收?快刀斩乱麻?

2020-07-22新闻10

千万不要把血压值当做“奖章”,到处去炫耀!

“看,我的血压都180了,还能到处跑……”上一个这么吹牛的人,现在已经歪歪嘴好几年了。

血压要控制,有很多时候,吃了降血压药物,却效果不理想。

没吃药之前高压160 ,吃了药之后是140出头,这血压控制得,控出了鸡肋的感觉。

降血压,是不是必须降低到位才行?是不是必须迅速降压一步到位?是不是血压不高了就可以停药了?

转换成降血压的三大灵魂问题:图啥?见好就收?快刀斩乱麻?

人生在世须尽欢,为何还要治疗高血压?

先解决第一个触及灵魂的问题: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是为了活得更久、更健康!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说法,叫做“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这里的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最为致命。其中大家关注度最高的,就是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治疗高血压的根本目标,就是降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延长健康寿命。

血压降到多少才算到了位?

先设定一个小目标:高压不高于140,低压不高于90。规范的表述是: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

有的患者说,我优秀了一辈子了,在单位里是业务能手,在家里是说一不二,降血压我也不甘人后!这个目标太普通了!

那就再设立一个优秀的目标:< 130/80 mmHg。

尤其适用于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

啥叫高危患者?留心病历本或住院病历或出院小结上,在诊断一栏上,医生会做出类似“高血压(高危)”的表述。

判断是否属于高危,除了看血压的数值,更重要的是看患者伴随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伴发的临床症状等。从低位、中危到高危、很高危。想要获取高危“勋章”并不难,如果同时有糖尿病,那高危就属于是 “起步价”了。

话回到前面的话,如果是高危的患者,目标血压就变成了< 130/80 mmHg。

降血压越快越好?

有的人对自己的高血压,满不在乎;也有的人却是如临大敌,被医生确诊了高血压,恨不得转天就能药到病除永世不再犯;还有的人说,得了高血压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花上一两个月把血压慢慢降下来,才符合自然之道。谁说得对?

分情况看。看是急症,还是日常血压管理。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情况下,血压突然并显著升高,一不留神就超过了180/120mmHg,同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出现急性损害。此时,合理地降血压意味着从鬼门关把人给抢回来。

从进入急诊室开始计算,数分钟到一小时内,降血压的上限,不超过四分之一,在随后的数小时内,再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如果这个血压下没问题,情况稳定,在随后的一至两天内,逐步降低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大多数高血压是在门诊诊断出来的。当第一次把降压药带回了家,或是既往血压控制不好调整了药物,此时的目标,应当是花上1至3个月的时间,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这里涉及到两个小问题:一,很多降血压药物的起效时间较慢,例如氨氯地平等,需要一至两周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的治疗效果。二,药物的剂量,可以从小剂量开始,慢慢达到治疗剂量。

1至3个月时间,适合多数人的节奏,年轻人可以快一些,老年人、耐受性差的人可以慢一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必须使用药物治疗?吃药能够“见好就收”?

记得前面说的低危、中危和高危吧,如果是低危的患者,可以先观察,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食盐摄入,合理膳食、减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的手段将血压恢复到合理水平。虽然有难度,但是也见到过有年轻人通过运动减肥,“治”好了自己的高血压。

这部分患者,可以先不着急吃药,足够自律的话,可以如愿省下药钱。

中危患者,可以同样的方法观察数周,只是成功的概率要小一些。

至于高危甚至是很高危,建议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同样是吃药,有的患者吃了数周之后,一量血压,血压不高了,好开心啊!

是不是老天开了眼,放开我了?是不是上次医生诊断错了?是不是可以停药了呢?

除非生活方式控制得很优秀,否则,不要心存幻想!

这种优秀,平心而论,极少有人可以做得到!

想象一下,戒烟戒酒、保持运动、一个月减肥十来斤,整天那么忙那么多诱惑,真正有几人能拍着胸脯说,我能坚持做到?

而停药之后,药劲儿一过,高血压就会卷土重来。

血压回了头,对重要器官的损伤、心脑血管的风险就会卷土重来。

说了大半天降血压降血压,不就是图个“心安理得”嘛。这里的“心安”,就是降低心脏意外的发生率,“理得”,就是保证脑血管的安全。心安、理得,生活才能更美好。

关于降血压,三大灵魂问题,回答如下:

图啥?图个“心安理得”、健康长寿。

快刀斩乱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豆腐也别放凉了再吃,否则可能会真凉凉。

见好就收?放弃幻想,坚持去与高血压做斗争吧!

#心脑血管#高血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