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御用文人? 郭沫若最被2113人诟病的就是立场不坚定,总是见风使舵5261。本来是创造社的骨干,浪漫主4102义文学的代1653表,接触马克思主义后居然一下子左得不行,大走现实主义道路,将自己的过去创作一概否定。文革中更是对毛主席亦步亦趋,自称是毛主席的小学生,因为毛喜欢李白而写了《李白和杜甫》,不顾事实地贬低杜甫,抬高李白,完全没有了一个历史学家应有的实事求是态度。对江青歌功颂德,称其为武则天,文革后又倒打一耙,斥之为白骨精。其实郭的一生也是一个悲剧,他从骨子里是个浪漫主义者,对什么事只要认准了就会产生盲目的热情,从而丧失了理性的思考,这从他对马克思主义和毛主席的崇拜就可看出。缺乏信仰,对自己不断否定,他内心也是痛苦的。还是他那句著名的台词说的好:“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对于他,我们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不管你是否喜欢他的作品和为人,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能否认的,作为学者和历史学家更是少有人能出其右
关于鲁迅的 《呐喊》“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再经若干岁月,又当化为烟埃,并纪念也从人间消去,而我的事也就完毕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藤野先生》?这似乎不是个问题,不就是为了怀念藤野先生,并表现作者的爱国情感吗?这当然没有错,但恐怕很不全面。何以见得?让我们先看看鲁迅先生写作本文时的现实境况及留学日本时的生活情况。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这一时期的鲁迅经历着人世间的各种纷扰,承受着现实中的种种打击,内心极为悲苦、孤独。先有1925年的因“女师大风潮”与以陈西滢为主的“现代评论”派的论战,随后又被教育部长章士钊非法免去教育部佥事一职(后鲁迅为此起诉并最终获胜)。接着,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痛失心爱的学生刘和珍,并被反动军阀政府列入了惨案发生后下达的通缉令中,为此不得不到处寻找避难之所,先是居于北京西城,后移住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这期间有时不得不十余人挤在“一间破旧什物的堆积房中”,“夜晚在水门汀地面上睡觉,白天用面包和罐头食品充饥。(许寿裳。
名人故事 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
关紫兰的人物生平 关紫兰,广东南海人,21131903年出生于5261上海一个富裕家庭。从事纺织业的父母除4102经营外,还亲自为棉布1653设计图案。诞生在这样环境里的关紫兰,对美术表现出异常的兴趣。父母见了心里暗喜,在其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往艺术方面培养。关紫兰十几岁时,便考入上海神州女校图画专修科,后转入中华艺术大学学画。1927年,关紫兰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华艺术大学毕业。6月,该校举行美术展览会,200余幅师生作品风格各异、琳琅满目。当时有名的《良友》画报编辑梁得所和作家高长虹等应邀前往参观。关紫兰展出的是一幅名为《幽闲》的作品,旁边还附有她的照片,并配有文字说明:“关紫兰女士(本届优等毕业生)”。照片中她左手优雅地托着下巴,安静地望着外面的世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就这样,她的油画《幽闲》被选中,连同她的照片发表在当年《良友》画报第17期上。大学毕业的关紫兰,并不满足,她还欲去法国留学。可是老师陈抱一却告诉她,学习西洋画,不一定都要去法国,并说他在日本有熟人。于是在陈抱一的介绍和引荐下,不久,关紫兰从上海来到了日本东京文化学院。果然,日本学堂的优越学习条件和治学环境,比上海的大学强多了。这里不仅有详实的美术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