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matlab在自动控制中... 求解一道自动控制理论matlab的题

2020-07-22知识4

MATLAB用于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我应该学它的哪些知识呢 matlab界面,数据采集、前后处理、分析函数以及一些基础知识吧matlab画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根轨迹求助 在matlab中(1-e^(-ts))/s怎么表示是有关自动控制原理的 matlab自动控制原理问题? 输入help feedback 就可以知道feedback(sys1,sys2,sign),其中sys1,sys2必须是传递函数,你上面的程序根本就没有传递函数。另外-1表示正反馈,1或者默认(不写)为负反馈。而且feedback返回的是传递函数,而不是一个分母,分子的矩阵,传递函数用tf()来给出。所以正确程序应该为:clearnumg=[2];deng=[1 0 0 0];G=tf(numg,deng);numh=[1 2 2];denh=[1];H=tf(numh,denh);G1=feedback(G,H,1)%若为正反馈把1变为-1运行结果为:Transfer function:2s^3-2 s^2-4 s-4正反馈的结果为:Transfer function:2s^3+2 s^2+4 s+4急求MATLAB代码,自动控制原理习题,最好有word格式的 这些东西很基础,网上书上一般都有,你随便搜一下就有了。代码如下~num=[1-2 2];den=[1 3 2 0];rlocus(num,den)grid onxlabel('Real Axis'),ylabel('Imaginary Axis');title('Root Locus')运行m程序后,可得根轨迹曲线。随后在代码之后再添加一行:k=rlocfind(num,den);重新运行后,matlab窗口会提示“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在跳出来的根轨迹图中选中与虚轴的交点,对比右上方workplace中的数据可验证Kmax=0.79(人工取点会有点误差),红色“+”处为取的点。至于为什么要取与虚轴的交点,那是因为在整定参数的过程中,K值越大,系统调节时间越短,更容易出现超调,但是当K值大到一定程度后,系统将由稳定状态过渡到不稳定状态,稳定到不稳定的临界线即虚轴~MATLAB自动控制题目求帮忙、、、、 我看看能不能帮你。matlab画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根轨迹求助 根轨迹如下matlab画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根轨迹求助 参考代码:s=zpk('s');G=1/((s+1)*(s^2+6*s+10))rlocus(G)matlab和自动控制原理是什么关系? NO。首先你要知道matlab是什么!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matlab开发工作界面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而自控原理,它是一门理论技术,在这门理论的诸多数据分析研究、数学模型的运算、数据的分析、模拟实验等过程中,用matlab这款软件工具,会让我们方便很多!记住,matlab只是一款工具软件,它的功用很多很强大,但不一定非要用在自控原理中,自控原理没有matlab照样可以搞研究、学习。类似matlab这类功能强大的工具软件还有很多。比如Labview、AutoCAD等,他们都是被用来研究、学习或实验检验理论的软件工具。求解一道自动控制理论matlab的题 直接使用margin函数就可以了。参考代码s=tf('s');G=35/(s*(0.2*s+1)*(0.01*s+1)*(0.005*s+1));margin(G)结果由图可见,相角裕度为10.6度(剪切频率wc=12.7),幅值裕度为5.95dB。也可以让margin函数返回参数:[Gm,Pm,Wcg,Wcp]=margin(G)Gm=1.98333676230356Pm=10.6261227373272Wcg=18.1071443395313Wcp=12.6967559666962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得到的幅值裕度和上面绘图的结果不同,Bode图中是分贝值,而这里是倍数,二者之间的关系是:20*log10(Gm)ans=5.94792923713467

#matlab矩阵#编程语言#自动控制原理#根轨迹#matlab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