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冠心病患者跟华子说,医生除了叮嘱他规律服药之外,还告诉他平时要多锻炼,对心脏有好处。而且锻炼的时候要“自下而上”,多练腿,然后再做上肢运动。他对这个锻炼方式不太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华子告诉他,冠心病患者进行身体锻炼,有助于增加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的供氧水平和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锻炼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减少在锻炼过程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
有冠心病的人,或是心脏功能不好的人,从体育锻炼中会获得益处,但是锻炼本身会增加身体的耗氧量,增加心脏的负担。上肢的血液回流到心脏较容易,如果上肢进行过度运动,就会导致大量血液回流心脏,增加心肌耗氧量,较容易引起心血管事件。
而下肢距离心脏较远,而且由于重力的原因,还有腹腔的压力,所以下肢血液需要更大的压力才能回流到心脏。相对于上肢运动来说,下肢运动回流心脏的血液量比较少,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少,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更低,更加安全。
对于心脏功能不好,体力较弱的心脏病患者,主要以耐力性有氧运动为主,步行是较适宜的运动方式。在室外人员较少的广场、道路,或是在家中使用跑步机,都是不错的选择。重要的是要求有平整的路面,避免意外跌倒。
步行的速度可以自由掌握,以自己体力情况,逐渐增加速度,运动目标可定为2~3公里。身体条件较好,病情控制稳定的人,可以步行中加入慢跑,比如步行1分钟,慢跑半分钟,两者交替进行。
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在运动的时候要多注意自己的心率情况。通常来说,心率要控制在“170-年龄”以内。比如说年龄在50岁的人,那么运动时的心率就不宜超过120,如果是60岁的人,心率就不宜超过110。
在运动前要先进行热身活动,活动脚踝关节、膝关节,慢走10分钟后再逐渐加速。真正的运动时间保持在20~30分钟即可,在运动结后再进行10分钟的慢走,进行整理活动。在适应下肢锻炼之后,可以再增加一些温和的上肢活动,比如打太极拳、做体操等。
运动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体现疗效的治疗方式。对心脏功能的改善,通常要坚持运动6~8周后才会显现。而且运动一旦停止,效果也会慢慢消失。所以心脏病患者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运动。
运动之前要与自己的医生充分沟通,由医生评估风险之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有冠心病的人,在运动的时候要随身携带好硝酸甘油片。如果运动时出现不适的感觉要立即休息,如果出现心绞痛,可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缓解症状,必要时要马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