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以动衬静来写一篇作文(100字) 鸟鸣山更幽的修辞手法

2020-11-25知识10

以动衬静来写一篇作文(100字)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了什么手法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今译〕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赏析〕动与静在生活中是相对立的,但在艺术作品。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蝉噪”和“鸟鸣”来烘托树林和山间的幽静,极其深刻传神

运用以动衬静描写夏夜, 仲夏之夜,一场暴雨的尾声还在继续奏响.滴滴答答的声音不时地出现在房顶、阳台、水池里,发出叮当的回响,清脆而幽谧,让人平添几分安宁.隔壁隐隐传来小提琴的歌唱.仔细一听,竟是爱尔兰名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琴声.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体现的哲理是什么呢?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体现的应该是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或者矛盾的对立统一,蝉噪,鸟鸣,却更加幽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以及山鸟的“惊”、“鸣”,有动有声,但其效果不是喧闹,而是有力地反衬出“人闲”、“夜静”和“山空”.或者说是现象与实质的辩证关系两句反应的是同一哲理.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了什么手法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今译〕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赏析〕动与静在生活中是相对立的,但在艺术作品中有时却相辅相成。这里是远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对厌烦了尘世纷扰的人来说,显然有着无比的幽静。但是,山林如果真的沉寂无声,那只会使人觉得死气沉沉。而这两句写山林之幽静,却不失大自然生动活泼的情趣。因而,当时成为传诵一时的名句。据载,梁简文帝、梁元帝曾反复讽咏此联,认为不可复得。宋人王安石也爱此诗,但却有意做了反而文章,说是“一鸟不鸣山更幽”,真是见仁见智。

《鸟鸣涧》采取了什么修辞手法 “人闲桂花落,2113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5261涧中”,用“花落”、“月出4102”、“鸟1653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还有夸张和对偶。《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扩展资料: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