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青春在扶贫路上熠熠闪光——记开边镇开边村驻村工作干部郭锋

2020-11-25新闻6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在贫困村里叙写着农村发展的故事……

在田间地头里、在农家炕头上、在炎炎烈日下、在瑟瑟寒风中,留下了每一位驻村干部为了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的身影。

当时光渐渐远去,他们匆忙奔走的身影,将不只在他们的记忆里,在贫困群众的记忆里,也将在时代的记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题 记

郭锋在走访贫困户

2019年3月,郭锋被镇原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派驻到开边镇开边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接下来的二百多天日子里,郭锋一直在为村里的大事小事来回奔波。

来到开边村的第一天,郭锋才发现村子比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差了太多。交通不畅、信息闭塞、买难卖难是村里面临的最大困难,缺资金、缺技能、缺市场等发展瓶颈问题相当突出。村里人守着穷山沟,过着苦日子。全村950户374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37户1251人,贫困面达33.48%,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小麦、玉米、万寿菊,养牛、养羊和外出打工。

简单的安顿下来之后,郭锋就开始了入户走访。一户、两户、三户……他一家家地走,一户户地问,细致做好每户的情况记录,逐渐地和大家熟络了起来。一个月后,他对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掌握的清清楚楚,也渐渐融入到了村里。村里的各种事务,大到村里的土地、教育、医疗,小到家长里短,他全都摸得一清二楚,心里有了一本底账。

“一踏上新的工作岗位,我就很明显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觉得除了从思想上应转变外,还应尽快融入新的工作角色……”郭锋说:“要想把扶贫工作做好、做精准,关键是自己首先要把政策学懂、弄通、讲明白……”为了弥补自身知识不足,郭锋认真地学习各项扶贫政策,熟记于心,努力当好扶贫政策的明白人、宣讲人。

郭锋为开边村村民宣讲扶贫政策

精准扶贫,不只是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更重要是在精神实现自立、自强。摆脱贫困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解决一时之急,注重从就业、产业等方面发力,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才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最终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靠什么脱贫?从哪里增收?从哪里下手?郭锋开始认真思索。

开边村村民居住分散,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经济基础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郭锋深知,发展产业才是稳定脱贫的根本措施和长久之策。为改变这一情况,他进行了充分考察论证,因地制宜为开边村确立了小拱棚种植礼品西瓜、万寿菊、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随后,《开边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巩固提升)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家家都有一本致富经,人人都能算出一笔增收账,发展思路、发展局面、发展信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有了精准的帮扶措施。郭锋又开始积极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帮助贫困户学技术、扩种植,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在他的倡导下,镇原县蘭宸养殖专业合作社联社若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镇原县凯润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功组建,124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今年,42户贫困户种植拱棚设施瓜菜1600多亩,120户贫困户种植万寿菊300多亩。一些村民学习掌握就业技能,逐渐成为身怀“绝技”的致富能手,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靠勤劳、靠技术、靠市场挣钱的路子,增收门路拓宽,日子越过越好。

除了村子的发展,郭锋也非常关心群众的衣食冷暖。“只有把群众当成自家亲戚,谁家的事都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郭锋说。每次在入户走访中,郭锋都积极融入贫困群众之中,挨家挨户细致认真地了解群众的家庭情况、日常生活。

今年69岁的贫困户李维厚老两口长期患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子前几年因病去世,欠下大量债务,家庭生活困难。在郭锋的积极动员下,他种植了一棚梨瓜,从栽种到田间管理,梨瓜长势良好。6月份,梨瓜上市了,老两口却为销路发愁了,不知道这些成熟的梨瓜该如何出售。

正在着急的时候,郭锋上门了。他积极联系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社会关系,向他们推销梨瓜,并且亲自送货上门。就这样,一筐筐、一袋袋……香甜可口的梨瓜源源不断的被郭锋送出去,不到半个月时间,3000多斤梨瓜销售一空。拿着到手的4000多元钱,李维厚老汉激动的老泪纵横,“小郭真是个好孩子,要不是他,我这些瓜都得烂在地里。”

“人都有困难的时候,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帮他们。”面对群众的夸赞,郭锋显得很平静。

李维厚家成熟的梨瓜

贫困户刘永刚今年41岁,家里有4个孩子,两个上小学,两个上初中,经济负担特别重。为了增加收入,刘永刚养了3头牛2头驴,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到周边乡镇村组打零工,妻子在开边镇一饭店打工。今年8月份,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家雪上加霜,刘永刚骑摩托车外出跌倒摔伤头部,前后住院治疗一个月时间。郭锋得知他发生意外后,多次主动上门到家里去,与病人拉拉家常,安慰病人安心养病,并将国家在大病医疗方面的好政策讲解给人听,稳定了群众的情绪。郭锋还为几个孩子购买了学习用品、教辅资料等,并经常为孩子们辅导功课,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郭锋为贫困户刘永刚孩子购习学习资料

渐渐地,郭锋和村民们越来越熟络起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渐渐多了起来,可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态度谦和,能帮的忙绝不“含糊”,每一桩每一件都牢牢记在了心里,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解决。贫困户安学智是二类低保户,全家有三口人,两个儿子,二儿子残疾,郭锋多次上门代销农产品鸡蛋。贫困户张清贤年老多病,儿子一家四口在宁夏的贺兰县打工,两个孩子上学需要开具贫困户证明,每次都是郭锋到开边镇政府帮助他们开好。贫困户张清祥孙子在天津出生,需要上户口,郭锋多次到开边派出所助其咨询政策。贫困户许占军,儿子去世,儿媳改嫁,孙子孙女上学困难,郭锋经过多方衔接帮助其落实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每人每月得到1000元补助。

郭锋在贫困户许占军家走访

驻村工作,对于驻村干部来说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挑战。“白天一派热闹非凡、人头攒动的场景,当人群散去,已是深夜,耳边只剩沙沙的微风落叶和虫鸣鸟叫声……”郭锋不记得,自己经历了多少个这样的夜晚。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常常被各种琐碎事缠身,对家庭和父母孩子照顾少。谈到家庭孩子和父母,郭锋显得很内疚:“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和父母,亏欠他们的太多,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他知道,家人很需要他,但他更知道,开边村的乡亲父老也需要他。

虽然苦,虽然累,但他心中依然坚守着一份初心:“踏踏实实地为村里干点实事,当贫困群众的贴心人……”站在开边村的连绵起伏的山峁峁上,郭锋望着山脚下的村子,铿锵有力地说道,“我是农民的孩子,现在能有机会能够深入农村一线,为农民朋友服务,机会非常难得,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很多基层工作经验,而且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我觉得,在这里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

#扶贫#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