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桥上火车飞驰 桥下村民起舞

2020-07-22新闻5

目前,蓝村街道的所有村庄基本达到视野内无垃圾,道路通畅、整洁,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这与村民的人居环境保护共建共享意识显著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

管理:卫生评比赏罚分明

想让村民们改变多年以来的环境卫生习惯,并非易事。“今年5月份,我们街道召开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比武’动员会,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优化考评机制、强化考核实效、保障资金到位等方式,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全面动员参与、集中力量歼灭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写乱划等问题,弥补人居环境短板。”姜佩泉介绍说,自从开展“大比武”以来,蓝村街道每天组织发动480余人次,出动铲车、挖掘机、自卸车等机械车辆32台;共清理“六大堆”500余处、生活及建筑垃圾1600吨;清除散养圈养48处;清理村内排水沟3000余米。

为了加强管理,管家屋子村村委还划分了三个环境卫生整治小组,把村庄街巷的卫生包片,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小组长,组员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各三名组成,建立起“村庄、网格、街巷、居户”四级环境卫生责任常态化管理体系。村里把每户每月底的卫生评比成绩分为三个档次,一档平分奖金1000元,二档平分奖金500元,三档则要进行“上门”批评教育和处罚。“有的邻居把晾衣架撑开搭在门口,影响了环境美观,被罚款10元钱。以后他就会注意了,谁都不甘心落后。”正在遛弯的村民老管说,他也改掉了多年来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的坏习惯,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街坊邻居们都希望自己的家园越来越美。

改变:彻底告别垃圾“顽疾”

管家屋子村村委会的西边空地,建起了封闭式的柴草堆放场,供村民们集中堆放,各家各户门口都摆放着整齐的分类垃圾桶。“今年以来,我们街道继续深化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加大基础物资投入,配齐、配强人力和物力。”姜佩泉表示,目前全街道垃圾分类的村庄覆盖率达100%,每户的分类桶发放28228个,设置村庄集中投放桶544个,垃圾分类宣传亭136处,垃圾分拣站23处。

曾经让村民们头疼不已的垃圾堆“顽疾”一去不复返。在垃圾收集和转运等处置方面,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和保洁队伍,对辖区范围的街道、道路、河道、建筑工地等环境卫生保洁责任范围进一步划定,细化到人,明确保洁界线。生活垃圾治理日常管理机制,督促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包片、包户责任制,实现全域无垃圾工作无缝对接,花大力气治理“脏、乱、差”现象,集中整治街道区边缘地带和村民小组的环境污染行为,努力实现垃圾收运“不断档”和“不落地”的全覆盖。

规划:建设“湖畔原乡”项目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蓝村街道将建设“湖畔原乡”田园综合体项目,拟按照“一核一带五区十园”布局。规划总面积4.5万亩,总投资6.17亿元。目前已投资1.8亿元,对园区内道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提升,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富硒草莓采摘等基地项目。

目前,蓝村街道已建成羊肚菌种植基地500余亩,现代化标准大棚350座,年产值近3000万元,初步形成江北地区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马家屯村已经尝到了引进这只“金凤凰”带来的甜头,仅土地流转一项,村集体每年就增加8万元收入,而且基地的日常生产经营,解决了村庄将近200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今年,马家屯村党支部注册成立了合作社,流转了100余亩土地,通过村民入股的形式加入到羊肚菌的种植中,正走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同时,加快羊肚菌种植向标准化、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在品种改良上取得新突破。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特色:竞相走出致富新路

铁路沿线的多个特色村庄都有了对未来发展的初步规划。比如,管家屋子村准备利用之前闲置的20亩土地打造民俗园,聘请专业团队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带动村民就业致富。

蓝村大米产业兴盛于上世纪60年代,因种植土质为碱性黑土而口感上佳,产品畅销胶东半岛。目前蓝村街道的大米种植规模3000余亩,年销售收入4500余万元,带动周边2000余农户种植。二里村等铁路沿线村庄,下一步将坚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强化品牌意识,积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网红直播带货、举办蓝村大米文化节、增加线上专卖店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

#垃圾分类#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