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电科36所开启“乌镇时间”,全面展示数字经济领域建设新成就

2020-11-25新闻9

“乌镇时间”再度开启。昨天上午,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桐乡乌镇开幕。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老朋友”,中国电科36所精心筹备,重装参会,惊艳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中国电科展馆中“创新城市转型新路径”板块以及中国电科乌镇基地,全面展示数字经济领域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激发公共出行新活力

智慧公交案例打造智慧应用样板示范

昨天上午,在浙江红船干部学院附近一座极具江南韵味的公交站台里,市民徐超一边与朋友聊着天,一边看着电子站牌上92路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两站,一站……徐超拔下插在站台USB接口的手机充电线,和朋友一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不一会儿,公交车便驶进了站点。

这个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公交站台,就是36所推出的面向城市未来出行的智慧互联公交站。实时动态精准查,能连WiFi能充电,多维感知站内环境……自2018年以来,短短两年,它就已经遍布嘉兴市区的大街小巷,甚至“远赴”北京、四川、海南、云南、杭州等地。作为遍布嘉兴市区的智慧城市感知结点,它的数据已经接入嘉兴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助力政府精准治理。

作为中国电科网络信息体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基础上,36所深耕“新基建”领域,致力于公共交通行业研究,成功推出了一系列产品。

在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中,中国电科基于数字中国城市实验室,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城市发展、治理体系相结合,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展示了36所智慧公交案例。

以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创新经济、绿色低碳等为建设目标,智慧互联公交站充分应用物联网、智能控制、5G移动通信等高新技术,集成光伏应用、5G微基站、人脸识别、客流监测、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设备,扎实打造智慧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智慧感知信息节点。

“智慧互联公交站一方面向乘客提供公交出行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数据采集,能够使运输管理者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和调度控制。”36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通过逐步融入户外语音识别、图像识别、AI边缘计算等技术,智慧互联公交站将变得越来越“聪明”,成长为读得懂、听得懂、看得懂的出行服务“小管家”,激发市民公共出行的新活力。

除了智慧互联公交站,36所省内首创的应需定制公交模式,也大大提升市民绿色出行的“黏度”。去年9月1日,36所推出的首批应需定制公交正式投入运营,31条线路解决了多所学校700多名学生的接送问题。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应需定制公交又为36所的复工复产提供了专线助力。通过应需定制公交的通勤专线,涉及嘉兴市区48个站点,为近百名员工提供安全、经济、高效、绿色的智慧出行体验。

不远的将来,应需定制公交将通过智能调度算法,综合公交企业运力供给能力与平台运力需求,自动生成执行计划,实现以数据驱动的公交运营新模式,使更多市民通过平台享受到定制、缴费、“刷脸”上车一条龙的公交预约出行服务。

让科技创新赋能生态环保

智能环保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里的水真干净,水底的碎石、水草等都清晰可见,实在是太美了。”上周末,来自江苏苏州的游客王秀兰在潘家浜村游玩时赞叹道,嘉兴之行让她不仅瞻仰了红船风采,还欣赏到了难得一见的绿水青山。

王秀兰接触的潘家浜村,位于秀洲区新塍镇,是我市治水的成果之一。就在几年前,潘家浜内的河道水体还是发黄发暗,夏季水体常有发绿情况,河水有异味,透明度极低,水质较差,更无景观可言。

按照“景观化”要求,潘家浜村对河道展开生态修复,种植水生植物,治理后水质稳定在Ⅲ类水,透明度达到1.6米以上。而帮助潘家浜村实现美丽蝶变的就是由36所提供的“大禹云治”水环境综合治理解决方案。

在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上,中国电科展览展示了“智能治理,数字监管”智慧环保体系。基于全面实时数字化感知、动态溯源网络化控制、精准有效智能化处理设计理念,36所提出智慧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解决方案、工业污水智能处理解决方案、智慧管网与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

近年来,作为网信事业“国家队”,36所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信息与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手握各种治水“神器”,不断做大做强“大禹云治”品牌。就在前不久,36所成功中标嘉兴月河历史街区(国家级5A景区)整体水生态综合修复项目。这种以“水下森林”生态构建技术为主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解决方案可保障治理效果的长效性和有效性,堪称河湖水环境治理的“定海神针”。

工业污水治理方面,由36所自主研发的智能加药机器人,俨然已成为解决工业污水难题的“开山斧”。它的出现,能够实现24小时“在岗”,实时感知、科学分析、精准加药,做到省钱、省心、省力。根据测算,运用36所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案,企业药剂投加量将减少30%至50%。

与此同时,36所基于稳态水力模型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监测定位系统,能够为水务企业及时发现管网供水异常和漏损情况,精确查找100米以内漏点,切实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产销差率,成为水务部门高效运转不折不扣的“河图”。

不仅专攻“互联网+水生态防治智能化”,在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建设下,36所下属公司还承接了助力嘉兴生态环境治理的“云管嘉”平台开发建设工作。该平台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建设“一图·一码·一指数”三大系统,配备六大平台、九大应用,将打造“生态状况一图统揽、排污企业一码统管、环境问题一网打尽”治理新格局。

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创新体系

桃园数字小镇吹响推进新基建集结号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位于秀洲国家高新区的桃园数字小镇,“高科技、现代化”成为记者走进园区的第一印象,各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企业汇聚于此,数字应用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桃园数字小镇,规划面积4.44平方公里,由36所、秀洲国家高新区等共同组建的嘉兴桃园科技有限公司是小镇的运营主体。这是一座源起于“数字经济”的小镇,自去年3月揭牌以来,小镇深入实施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持续放大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溢出效应,在中国电科与嘉兴市政府的深入合作下,深耕以智慧应用为核心业务的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数字应用产业创新生态圈。

短短1年多来,桃园数字小镇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一体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加快融合,不仅联动了中国电科多家研究所资源推动军品向民用化发展,而且重点引进了敏硕机器人研究院、莱诺斯工业测试平台、索锂德固态锂电池项目等多个数字应用项目,数字产业集聚区辐射效应不断扩大。

作为桃园数字小镇的创新引擎,桃园数字应用研究院为入驻企业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感知等技术服务,推动数字经济立体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签订入驻协议195家,总投资94.91亿元,其中已注册企业97家,总投资34.64亿元。

小镇连续两年举办的桃园数字论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高规格的交流平台、展示平台和推广平台。多个数字应用领域专家思维碰撞,多个数字应用产业开放交流,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崭露头角,多个战略合作项目让桃园数字小镇“创新创业创造”的新动能不断激发。

“以‘数字’为名,桃园数字小镇具有天然的数字经济基因。”36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风口”,桃园数字小镇将积极布局“新基建”,挖掘“新机遇”,瞄准“新目标”,紧紧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化、数据价值化”等领域,发挥优势,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合力打造智慧产业生态圈,吹响推进新基建的集结号。(图片由36所提供)

来源:嘉兴在线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环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