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厚熜为何要把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庙?他太强势,没有人能驾驭得了

2020-11-25新闻9

明朝时期发生过一件可以说是震惊当时人们三观的朝政之变,即“大礼议之争”。这场争端的起源源自于家境皇帝朱厚熜,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 因武帝朱厚照没有子嗣,仅能从藩王中挑选一位承嗣开始。

在武宗弥留之际,承嗣的人选成为了一件大事。如若不尽快定下承嗣人选,即将天下大乱。当时的首辅杨廷和快刀斩乱麻,根据大明王朝《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来确定帝位,确定了由年仅14岁的兴献王之子朱厚熜承嗣。

在武宗驾崩之后,司礼监请太后懿旨下发,令明武宗的堂弟,兴王朱厚熜正式进京登基为帝。按道理来说,一位藩王得到了天大的气运得以登基为帝。不说感恩戴德,起码最基本的尊重礼遇是应该有的。

但是朱厚熜刚进京城,一场冲突便发生了。当时的内阁在首辅杨廷和的安排下,以太子之礼在东华门迎接朱厚熜入宫,并居于文华殿。按礼来说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朱厚熜是承嗣于武宗的父亲孝宗的。

也就是说他已经过继给了孝宗一脉,成为了宗法上武宗的亲弟弟。按照礼仪来说他确实是要先承太子位,再行登基大礼。但是当时的朱厚熜在见到东华门的时候,拒不入宫。直言道:遗诏中说我是承嗣帝位,不是承嗣太子位!

当时东华门前的场面十分尴尬,双方互不妥协。最后还是皇太后令群臣劝进,朱厚熜才在受笺后以皇帝之礼由大明门进,于奉天殿继位,正式登基称帝。为何会这样呢,实际上这是朱厚熜与首辅文臣集团的第一次交锋。

虽说按照礼仪来说没有错,但是当时的朱厚照已经驾崩。即使有太子,这时候也是立刻就要登基的。这时候没有比新帝登基更为重要的事情了,说白了其实就是杨廷和为主的首辅集团想要给年少的朱厚熜一个下马威。

而后的“大礼议之争”则更是一场政治的交锋了。不排除朱厚熜是真的孝顺,不愿意真的过继出去另外认个爹。表面上也真的就是朱厚熜铁了心要加封自己的生父生母为帝后,但更多的,是其与首辅集团之间关于权利,关于政治上话语权的博弈。

其中过程自不必多说,最后的结果是十分有个性的朱厚熜大获全胜。“大礼议之争”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无数的文臣遭到鞭刑,造成数十文臣死亡。内阁首辅杨廷和辞官,其子杨慎为代表的青年官员遭流放,文官集团彻底失败为结局。

而“大礼议之争”获得胜利之后,嘉靖帝便谋划着要将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抬进太庙。但是当时有一规矩,就是: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也就是说太庙中仅可安放七位皇帝的排位。且朱元璋这一位开国皇帝的牌位永不可移出,因为开国之君拥有着“万世不祧、永享太庙”。所以说当时的牌位就不够了,就算开国时朱元璋改为了九个,当时庙中也有八个牌位啊。

可朱厚熜还要为自己老婆留一个,于是按照当年王朝的宗法制度“亲尽则祧”,就是与现任皇帝没啥亲缘关系的皇帝牌位就可以放在后面偏殿之中单独供奉了。

于是他就准备移出朱棣的牌位了,因为最远的朱元璋的牌位动不得。但朱棣也是英明神武的一位帝王,且若不是朱棣。他这个朱棣一脉的子嗣也不可能得到皇位,也许是考虑到这一点,他便没有再动朱棣的心思。

于是他就盯上了下一位皇帝,即明仁宗朱高炽。仁宗也算是祸从天降吧,嘉靖将其牌位挪到了祧庙之中,将自己的父亲兴献王尊为睿宗皇帝,附与太庙,心满意足了。

只不过待其子嗣隆庆帝(明穆宗)朱载坖登基后,接受了正统继承人教育的他也觉得自己父亲朱厚熜做的过于荒唐了。还是将自己的爷爷献皇帝的牌位移出来了,重新放进了世庙供奉,这件“大礼议之争”才算完全结束。

#明朝#朱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