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知州和指挥使 布政司是什么官

2020-07-22知识14

布政司是什么官 布政司是衙门名2113,全称“承宣布政使司”5261官名叫布政使。明清两4102代才有布政使司这个衙门1653机构,又叫藩司衙门。级别为三品,地方的一种高级官吏。地位仅次于总督和巡抚,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扩展资料:布政使了是朱元璋设计的,用来代替元朝行省制度的机构最高负责人,这也就是布政使最早的由来,但是这个时候的布政使已经没有了元朝行省的负责人参知政事那样的独立处理政事的权利了。布政使最开始的时候的权利就与清朝的巡抚的权利是差不多的,在那个时候也就是地方的最高长官了,但是随着权利的逐渐分化,他的地位也就是一路走低了。后来清朝也就继承了明朝的官制,而巡抚也就成为了各个省份的最高长官了,他可以负责一个省份之内的政事、税收、刑狱和军队的事情,这可以说是是封疆大吏了,而这个时候布政使也就成为了他的下属官职了,受到了巡抚的控制了,而他分管的也就是民生这些省内的政务了。参考资料来源:—承宣布政使司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不同时期,含义略微有所差异。通常,知府的全称是—知(杭州)府事。简称杭州知府。知州,知县意思相同。宋代的府(比如肇庆府)是特殊行政区,稍大于州的级别与辖区,与州大体平行。明清时,所谓顺天府(正三品)这些特殊情况外的府是普遍的省内二级行政区,通常是从四品,相当于今天的省辖市。州则分直隶州与散州,辖县者为直隶州,正五品,相当于省辖地区。而散州为正六品,与县平行,相当于今天归省辖市代管的县级市。所以,无论如何,知府≧知州>;知县。不过,宋代知府知州有军事指挥权,一般兼领厢军正印,这是明清知府知州没有的。因此,宋代知府是重点城市军政首脑,知州是地方城市军政首脑,知县是县级行政首脑。明清时期,知府与直隶州知州是省内二级行政区的行政首脑,散州知州与知县是三级行政区的行政首脑。特别说明,宋代的路并非绝对等于省的一级行政区,路转运使本职是片区财政官,强势的转运使相当于省级行政长官,但弱势转运使对下属的府(州、军、监)并无多少控制力,所以宋代知府知州具备较大的行政权力。宋朝嘉州知州几品官 从五品宋朝2113官职等级:从五品:【5261职官】:太常/宗正4102少卿、秘1653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知州(例如泰安州知州)– 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按照州的职能,应该等同于现在的地市一级的行政级别。《水浒传》出现过一个无名的泰安州知州。宋朝知州一职为从五品,一般由从五品京官担任。布政使是什么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明朝的2113布政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主管行政事宜5261,由于4102布政使司分别设置左右布政使,相当于前朝1653的中央有左右丞相、左右仆射;布政使官居从二品,权势极重,与六部相当,俗称“藩司”,被成为封疆大吏。布政使入朝则为尚书、侍郎,副都御史每外任为布政使。所以说是明朝各地省政府,非常怪,有两个两个省长;扩展资料:承宣布政使,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宣德以后因军事需要,专设总督、巡抚等官,都较布政使为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均为从二品。但江南省(后分为安徽、江苏两省)、陕西省(后分为陕西、甘肃两省)和湖广省(后分为湖南、湖北两省)设有两布政使。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一般省里设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第三个负责指挥军事,很少参与地方政治,故很少提及。从二品,掌管一省的财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