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电动车高原奇谈 | 试Aion s & Model3 P

2020-11-25新闻11

作者 —— 咖加用户:塔主

"我再也不开电瓶车来折多山了"

这是去年9月21日 23:37 笔者在折多山垭口发的一则朋友圈文字

配图为一张大雾里一台传祺Aions。

这晚,很深刻。

当时笔者和朋友在垭口思索着剩余130+km续航的电量,是往西下山到新都桥(只有41公里)继续前行,还是,往东返回去康定。

我们为什么这么纠结?

因为出发前我们没给这台车装家用充电转接口,要充电只能去康定市区找充电桩。130Km的续航我俩谁也不敢打包票第二天还能靠这点电量,从41公里外的新都桥再回到康定。

我俩纠结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里我给AION S留下了这几张图片,最后在一系列因素的权衡下我俩决定返回康定市区找充电桩……..

找电桩的心酸历程在此就不展开了,有机会跟大家专门开一篇分享。(当日纠结过程可参见去年这篇文章:极限操作,电动车的一点思考)

谁能想到一年以后笔者又开着"电瓶车"重返折多山?

这一次我们带上山的角色比上狠多了,两台车都为"顶配"。

Aion s,官方零百加速7.9秒,官方510km的续航;

Model 3,官方零百3.4秒,官方续航600km。

开这两台车,目的很简单。笔者想在山上体验前所未有的"电动快感"。

去过折多山的朋友都知道,高海拔地区燃油车的动力衰减相当厉害,玩车的朋友对2000+m的海拔就已经看不惯了。在4000m+的折多山上,自吸车在这个平台上行驶,扭矩会掉一半,马力会掉4/9;涡轮车的绝对动力受影响会小一些,但引擎响应会因为空气里含氧量的减少变差。

回头看电车,在山上开他们的感觉太棒了。AION S本身是台加速体验很一般的车,在翻过折多山垭口后的大平台上笔者预估的零百加速时间去到了9秒附近(盲猜可能是受环境温度和电量的影响),但在山上那样脚脚有及时回应的动力响应以及并不多的动力衰减,让笔者成为当日山上"最快乐"的驾驶者。

哪怕这台车有着较为明显的扭力转向,你也会觉得很快乐。跑起山来,攻弯、超车一气呵成,你根本不需要知道自己跑多快,只觉窗外的车缓慢十分。

老实说,在垭口纠结是往西还是往东时笔者真的再无一点想法开"电动车"来折多山,然后第二日充至80%电量再次上山无与伦比的驾驶感受啪啪打脸。

"我超车变得异常轻松,我能比这路上所有车都轻快,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高原驾驶感受"

打脸来得轻松惬意,还埋下了第二次的model 3折多行的伏笔。

带着MODEL3 P 上山本是信心十足,因为充电地点早已安排妥当,还是遇到了"纠结"。凌晨5点,刚走出康定市区,特斯拉在山脚过了一个大坑,右侧两个轮毂轮缘直接撕翻开来。

还能不能继续走?

还有30公里我们就可以到山顶等着日出在第一缕阳光下开着后驱模式甩尾了。

一行人很懊恼,车主更是连声叹气,一个月前他才有过在高速上碾过异物四轮全部爆胎的经历。在目测受伤部位不涉及轮辋后,这次笔者没有决定返回。我们以一个极低的速度,E260L在前带路,上山了。

由夜至白,以往只需要40分钟的上山路,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

到达山上最大的一个休息区时,太阳刚好升起。笔者翻折多山很多次,由白至黑,由晴骤雨,转瞬即来的大暴雪都见过。这样一种赶着夜路通宵达旦的翻山之旅还从没有过。看着受伤的MODEL 3,只能不断安慰车主和自己下次再来下次再来。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们翻过垭口在西面的大平台上拍了MODEL 3 P的许多照片。天气很不错,一丝丝嘈杂的噪音都被按在了车厢里,蓝天白云和高原极为纯净的空气在"象征着清洁干净的"电动车面前非常融洽自然。

想象下,如果他没有受伤。3.4秒的零百,排除掉温度,还有电量的影响,咱们就算4秒。本身比AION S更完善的"驾驶特性",应该超级有"目中无车"的驾驶乐趣吧。

回成都后笔者又约车主去了趟成都龙泉山。龙泉山的海拔最高1000附近,那里弯道很多,视野不开阔。晚十点试车,对着这台数据炸裂、车体异重的车,笔者在熟悉的山道上根本不敢踩过多的"电门"。前一秒开着雨燕嘴上说着要"油门焊死",转眼到了MODEL 3上就是"有点虚,不敢乱整",唯唯诺诺跟车商量"咱们跑慢点行不"。

这台MODEL3 P笔者在山上"一上一下"走了一圈。和普通MODEL 3一样,这台车的转向操纵起来很舒适,在笔者驾驶的速域内(大概0-60km/h),转向阻尼变化都具有非常柔和自然的"正相关变化",哪怕是在挪车时也会有足够且合理的"正相关"阻尼变化(和当下主流挪车时"转向"几近无阻尼增益的汽车比起没有谁更好,笔者更喜欢前者,但后者的易操作性和便捷显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更好的)。

和普通版的MODEL3一样,这台MODEL 3 P的底盘依旧会传递出很多细碎的振动,给人强烈的"不高级感"。你要是知道这是一台2吨+的车,更会主观上认为这些细碎振动是超重的车身给强行压出来的。坐垫在靠背调至激烈驾驶状态的位置时,腿部承托力明显下降(坐垫整体实在是太柔软了)。

你绝对无法想到这样一台"超重"的车在山道上驾驶起之灵活。方向一转,整个车身都在积极助你入弯,车头指向之精准,方向盘上的一丝动作都能捕捉到,配上非常适中的阻尼变化和随叫随到的动力,山道行走轻松万分。

驾驶乐趣?

除了没声浪,这就是笔者想要的驾驶乐趣。

如果有机会,笔者还想开着特斯拉MODEL 3 P 去折多山,比AION S更加完善的驾驶特性和动态感受,一定会让人上瘾。除非那条路上开着MODEL 3 P 超车都开始变得费劲,或许这股劲就没了。

同一篇文章,两个性格差异极大的车都提到了"驾驶乐趣"?

对,都有。"驾驶乐趣"是非常主观的认知。今天我们常说的驾驶乐趣其实绝大多数时候专指的是"良好的驾驶感受(主要包括良好的转向手感、刹车建立、油门响应、聪明的换挡)+略微的过度转向"。控制尾部的甩动美其名曰"与车沟通/较劲",仔细想想只有这样才配有驾驶乐趣吗?

为什么几乎所有视频露出都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驾驶乐趣"?

A喜欢刺激的加速体验,他不能说一台"驾驶特性良好+动力爆炸的车"有驾驶乐趣吗?

B喜欢稳定的驾驶体验,他不能说一台"驾驶特性良好+转向偏中性的车"有驾驶乐趣吗?

C就喜欢开车买菜,他不能说一台"驾驶特性良好,即便加速、刹车、弯道动态都不行的车"有驾驶乐趣吗?

驾驶乐趣,应当是乐在其中。有时候甚至良好的驾驶特性都可以不需要,摸着方向盘,你自己觉得有意思就行了。

#51-70万#中型车#35万以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