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以忠诚守初心 用行动担使命——临夏州组织工作纪实?

2020-11-25新闻13

以忠诚守初心 用行动担使命

——我州组织工作纪实

在时光的坐标中,总有一些年轮值得回望与铭记,打开全州组织工作的卷轴: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党组织争当“排头兵”;改革攻坚战中,党员骨干成为“急先锋”。

近年来,全州组织部门认真履行服务保障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夯基础、聚人才添活力,为全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聚焦一线 凝聚发展力量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选干部、配班子、强队伍,归根结底为了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

“我没读什么书,看病的很多流程、要办的手续都不知道,多亏了村上领导,帮我联系县医保局办理慢性病卡,报销住院治疗费用,还给我买药。”马子英感激地说。

马子英是广河县买家巷镇张家山村村民,长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慢性肝炎,家中只有一名劳动力,生活艰难。她口中的村上领导,就是买家巷镇应急管理所所长、张家山村包村领导马宗彪。自从担任包村领导后,马宗彪化身群众的“身边人”,经常入户了解群众情况,当得知马子英家的情况后,他主动提出当马子英的帮扶责任人。

这只是我州脱贫攻坚征程中一个小小的帮扶故事。

干部带好头,群众跟着走;选好一班人,造福一个村。在脱贫攻坚征程中,我州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用到“刀刃”上,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3408名,调整加强驻村帮扶干部469名。对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东乡县增派500名州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开展驻村帮扶,选派37名州直部门业务骨干挂任东乡县县直单位副职,东乡县抽调1500名县乡干部包社联户,全州914个单位、3.47万名干部联系帮扶14.13万户贫困群众,举全州之力攻坚拔寨。

在此基础上,不断选优配强领导班子,2017年以来,将6名县市委书记推荐提拔到州级班子,并继续兼任现职;提拔使用县市党政班子成员33名、县市直综合部门负责人74名、乡镇党政正职42名。目前八县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基本形成以75后、80后为主体的骨干队伍。

干部实战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近年来,我州通过专题辅导、集中轮训、以会代训、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分层分类开展大规模、精准化干部教育培训,每年对各级干部至少开展1次全覆盖轮训,围绕巩固教育培训成效,先后2次对全州500多名年轻县级领导干部进行知识测试,对未摘帽的临夏县、东乡县1万多名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和党建知识集中考试。选派州县乡村四级干部到厦门、陕西、甘南等地“走出去”培训,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全面开展“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活动,采取大规模培训、知识测试、演讲比赛等方式,促使乡村干部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为家乡代言的“活名片”。

夯基筑台 筑牢基层堡垒

2019年初,康乐县苏集镇塔关村党支部被列为全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2019年底,塔关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县先进村党组织,成为其他村争相学习的榜样。

从以前的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明显,到现在的团结一致,积极主动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从以前村民心里没有主心骨,到如今村干部事事为村民着想,威望高、受欢迎;从以前村民矛盾纠纷多,到现在村民关系融洽,生活幸福和谐……这一切的改变,已然让塔关村旧貌换新颜。

我州组织部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着力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减少后进支部存量,每年确定一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行领导干部包抓、派驻第一书记、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帮扶,“一村一策”进行整顿。2014年以来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93个。累计调整撤换不胜任工作、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的村干部2285名,对835名乡村干部(村干部777名)免费开展大专学历教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4460人。积极推进村干部专职化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行动,连续两年从“三支一扶”等项目生中公开招录村党组织书记289名,从未就业大专及以上毕业生中公开考录专职村文书或村主任助理487名。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实现“一肩挑”的村达到1084个,占97.6%。全面实行村干部任职资格联审,2018年以来,清理村干部和“两委”成员371名、村后备干部181名。

为提升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水平,我州强化村级服务保障,五年累计投入资金3.82亿元,改造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81个。建立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村干部报酬从2013年的8000元提高到2020年的3万元,村级办公经费从2013年的7000元提高到5万元。推行村干部绩效考核,每人每月落实300—800元不等的绩效奖励,激励和引导村干部更好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推行“回音壁”制度,在全州所有村(社区)设立“回音壁”公示栏,累计回应解决群众留言反映问题诉求3548条,解决答复率98%,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此外,不断增强党建引领力,建立党组织推动产业发展的引导机制,制定出台《临夏州关于激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办法(试行)》,大力推行“党建+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通过组织牵线搭桥、企业注资运营、支部动员培训、党员示范引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805个,建成扶贫车间170个,带动17.62万户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投资3.6亿元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州1111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33个,占66%。

引才聚能 激活源头引擎

四组数据值得关注:2019年面向全国连续2批引进紧缺人才210名。今年第一批引进紧缺人才90名,第二批引进149名;

深化东西协作人才交流,先后选派91名干部到厦门市挂职历练,选派1675名教师、医技人员进修学习。厦门市选派39名干部、791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口帮扶,在协调资金、对接项目、技术指导等方面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结合机构改革将分散在各部门的263个闲置空编统一收回,向扶贫综合部门和民生领域倾斜统筹调配使用;将分散在各单位的84名专业人员分别调整到州直专业对口部门,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选派58名州直在职在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组建教育、卫生、文化、农林牧四个系统16个助推脱贫攻坚小分队,与八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乡镇卫生院、农村中小学开展“一对一”定点帮扶,共开展活动96次,帮带基层专业人员174人。

这些数据背后,折射出临夏开放引才、育才用才的鲜明态度。“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已然成为共识。“我是去年人才引进招来的,来到临夏工作,我很高兴,也很荣幸,在这里,我充分感受到临夏爱才、惜才的胸怀与气魄,感谢临夏给我这样一个平台。”州财政局李明亮对记者说。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我州把人才开发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坚持“引、管、育”并重,全力打通节点、堵点,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形成了大培养、大开发的格局。

矢志不渝守初心,奋发有为担使命。回望脱贫攻坚征程,一组组鲜活的数字,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一项项务实的举措,见证了全州干部职工的默默奉献,展现了组织工作的累累硕果。(记者 闫改琴)

编辑:赵聪媛 校对:马斌

责编:马志涛 审核:范海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