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村如意苑小区的新水系成为居民最喜欢的小区景点之一
都市快报讯 这一年,杭州有几百个老旧小区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截至今年11月,杭州市已经完成了30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改造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15万户,全面完成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实事任务。
在改造中,各个小区的方案由居民们自己决定。
你知道杭州居民们最喜欢哪种颜色?最关注哪方面的提升?跟着快报一起去改造现场看看吧。
石板巷小区:
一个活动室一台点唱机 让居民凝聚力大爆发
石板巷小区建于1978年,原是红峰丝织厂、锅炉厂等好几个厂的住宿区。小区面积近3000平方米,共有3幢房子,10个楼道,住户226户。
走进焕然一新的石板巷小区,进门是一个水池,涓涓细流从假山怪石上淌下,池里几尾红鲤。简简单单微缩山水景观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潮鸣街道因水得名,因水有名,小区改造怎么能不见水呢?于是改建了小区门口。”街道办公室负责人说,“我们小区虽小,但这种小景观也可以见缝插针布置,增加居民获得感”。
这个上世纪70年代的老小区,也做到了人车分离,汽车一律不准进入小区。小区院子多了一条橙色健步带。居民们说,这是“爱马仕橙”,“很高级吧,隔壁几个新小区,也来我们这里蹭走路呢”。
改造后的小区,白墙依旧,屋檐、窗框、雨篷却是一水儿的高雅灰。电线入地,楼梯间安装智慧电线端口。院子里纳凉亭、绿化都很漂亮。自行车库顶上还有晾晒区。
在石板巷小区居民眼中,小区门口的活动室更重要。
“这个活动室,是我们小区的精神支柱。”居民韩阿姨说。活动室位于小区大门北侧,曾是一个破烂车棚。
“我们小区老人多,伢儿多,以前老人家没活动的地方,我就自己当瓦匠、泥水匠、木工,一点点在老车棚挪出了半块地,大家捐老木板、旧空调,有了小区第一个活动室。”谢跃进在这里住了近30年,见证了小区由旧改新。
现在活动室鸟枪换炮,成为了新的党群驿站,有棋牌桌、绣花工具、阅读角,还有一个点唱机。
“这个点唱机是小区居民志愿者客串物业保安后拿奖金买的。居民非常喜欢,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整个小区气氛融洽。”
谢跃进还提到了居民们的“小心思”:“门前这片空地,给叔叔阿姨们冬天晒晒太阳,平常跳跳广场舞,平台高出地面,本想采用斜坡。但大家觉得有了斜坡,空地可能被电动车占领,还是用台阶。如果老人上下有困难,我们扶着、背着、抬着轮椅帮他们上去,一定要保证活动场所属于大家。”
考虑到小区情况,改造后的石板巷并没有进驻物业,而是配备了小区管家。小区自治会的居民们每天两人义务排班轮流参与暖心岗值守,加强安保力量。这也是石板的传统。
“我们小区是自治小区,大家就是在活动室唱着歌跳着舞,商量着怎么管好小区,如何解决矛盾。”谢跃进说。
德胜新村:
康养加医养,养老无障碍我们是专业的
杭州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市委改革试点任务和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之一,计划实施改造300个小区,目前已100%完成。改造中一直坚持以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作为突破口,重点突出功能补齐和服务提升。
养老,是许多小区最关心的问题。
老城北的德胜新村建于1988年,是杭州著名的居住区,面积22.4万平方米,有3551户9945人。其中老年人占比35%。60周岁以上有2000多人。
德胜新村的改造,重点是无障碍专项改造。
“我们改造关注的除了老年人,还有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出行,让每个居民可以自由出入、悠闲锻炼。”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改造中,配备全龄化的残障人士的15分钟生活圈,无障碍还向公共区域延伸。原有的闲亭观棋和林间听鸟也改成了无障碍休闲点,方便轮椅进出。增加了地面盲道,沿着盲道可以方便行走在德胜新村东西两个区域。
社区还将给辖区内的视障居民发放智能手环,每个公厕有盲道指引,到达公厕门口,就会触动手环告知男厕女厕的位置。
小区内最受居民关注的大概是马上要建成的阳光老人之家。
“这阳光老人之家,天气好可以到屋顶活动,天气不太好室内活动。”周大伯作为居民代表,也参与到社区改造过程中,“原来是一幢很小的‘星光之家’,门口脏兮兮的。之后就不一样嘞,标准蛮蛮高的!”
“我们请了专业养老团队经营阳光老人之家,有专业活动区域、用餐区域,二楼还有12张床位供老人托养。老人的基础照料可以用重阳分,以专业医养和康养相结合,可以说是家门口的养老机构。”阳光老人之家的负责人说,从日托、晚托到小时托,各种照顾模式都有。
“我们老年人再也不用担心给孩子添麻烦了,小孩出门也放心。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真没想到,年纪越大越幸福。”周大伯感叹说。
淡灰、星空灰、高级灰
静音雨篷
随着300多个小区改造完成,可以发现,居民选取方案时,各种灰色最受欢迎。
“白+灰,看上去特别典雅,有水墨画的感觉,很符合江南水乡特色。更重要的是,灰色耐脏啊。”住在河西南38号大院的周强说,小区第一轮方案公示,第一个定下来的就是采用灰色。有许多小区如此选择。
雨篷也是小区改造的重点。居民们对雨篷的要求,除了材质的耐用和外观,还加上了静音。
“空调水、雨水、浇花的水,这些水声引发的矛盾不少。以前大家觉得无法解决,只能各退一步。没想到改造后,雨篷多了静音层,能吸收各种水声。”下城区旧改办的工作人员说,改造中,许多社区采用了新型静音材质的雨篷,“要灰色的,和整幢楼融为一体,美观多了”。
停车位、电线上改下、增加活动空间,也是老小区改造的重点关注部分。
据市建委统计,截至10月底,全市已改造的老旧小区实现新增停车泊位9655个、健身场地约12.1万平方米、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约8.59万平方米,改造无障碍及适老性设施3591处;老旧小区改造还推动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盘活86处存量房屋,无偿提供给所在社区用于公共服务。
“不是表面功夫,是真正从内到外,一次性解决,的确让人非常满意。”住在麒麟街小区的居民俞亦明说。
甚至,因为小区改造得太好太满意,河西南38号大院75户居民,还集体出资4.2万元,支持街道继续改造。
居民如此满意,是因为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最多跑一次”及“有机更新”的理念,打造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今年不少小区改造,开工时间都因为疫情有所拖延,为此,市建委多措并举推动项目。
从2月19日开始,市建委便全面走访建筑、监理、勘测设计等相关企业、协会,专题对接项目复工方案和应急预案、防疫物资准备、防疫措施落实等情况,针对旧改项目复工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还创新了在线审批、云招标等新手段。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续建项目第一时间有序复工,新开工项目全面提速,最终提前圆满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目前,杭州在总结历年改造做法和2019年试点改造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统筹推进、共建共管、资金共担、市场参与、资源整合、长效管理等工作机制,有效破解各方协同、居民参与、资金平衡、可持续推进、空间不足、长期保持等难题,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复制的杭州做法和经验,打造了一批“六有”宜居小区。
“拱墅区和睦新村、上城区新工社区入选住建部第一批改造试点案例,下城区小天竺、知足弄社区等12个项目入选省建设厅老旧小区改造样板工程。”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至2022年,杭州将改造950个小区,涉及1.2万幢、3300万平方米,全部完成后,将惠及43万户市民。
“虽然2020年老旧小区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已全面完成,但路才走了近一半。”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将持续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并在改造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在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融入未来社区理念、助推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探索更多杭州做法经验,持续助力高水平打造人民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