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一个政权的末代君主,都免不了被骂“懦弱无能”,李煜也不例外。
只不过,将南唐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不是李煜,而是他爹李璟。
唐朝灭亡后,中国迎来了一次大分裂,后人将那段历史称为“五代十国”。
从公元907到979这短短的70多年间,先后有5个政权在中原地区定都,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在中原之外的地区,也存在着许多割据政权,后世将它们统称为十国,其中一个就是李煜所在的南唐。
南唐在历史上只存在了38年,经历了三代帝王。和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相比,南唐的版图是最大的,实力也是最强的。
南唐立国时,第一任君主李昪便以保境安民、睦邻相处为原则,尽可能地避免战争。
当时,邻国吴越发生大火,宫室铠甲几乎都被烧尽,南唐的大臣们建议趁乱攻打吴越国,被李昪拒绝,他甚至还派遣使者前去慰问。
南唐政府减轻赋税、鼓励农桑、促进商业发展。
正因为此,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江南地区不仅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连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南唐的富强、安定以及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吸引了众多文人前往,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中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李昪死后,儿子李璟继位。
和父亲不同,李璟好战。从他继位开始,和其他国家的战争都没有停止过。
虽然在此期间,南唐的疆域得到扩大,但是基本没有获取什么实际利益,占领的地盘没过多久就全吐了出来。
更严重的是,由于用兵过度,南唐国内的矛盾也日益激烈。
赵匡胤还没有篡位的时候,就曾经奉后周世宗柴荣的命令多次攻打南唐,南唐打不过,只能防守。
后来,柴荣御驾亲征,李璟的淮河水军全军覆没。
李璟被打怕了,他向柴荣上表,自请退位,去除国号,改称“江南国主”,甚至还将江北之地都割让给了后周。
从此以后,南唐一蹶不振。
最初,南唐的地盘跨越长江南北,两岸经济互为补充。
江南缺盐,江北产盐,自从江北之地割给了后周,南唐失去了重要盐产地,需要花费巨资买盐。不仅如此,南唐每年还要向后周缴纳高额贡奉。
南唐财政越来越困难,老百姓要交的赋税也越来越繁重,人人怨声载道。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第二年,李璟病逝,李煜继位。
面对父亲留下的这个烂摊子,李煜一筹莫展。
赵匡胤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当然,要是没野心,他也不会篡位。
赵匡胤和秦始皇的想法差不多,都想统一。
他当上皇帝后,跟身边大臣说自己夜里睡不着觉,因为周边都是别人的地盘。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赵匡胤和大臣商议之后,决定延续柴荣“先南后北”的策略,力图把割据势力一一消除。
“先南”就是说先把兵力较弱、财力强大的南方各国灭了,然后再去攻打实力强大的北辽政权。
跟着这个策略走,赵匡胤用了三年时间拿下后蜀、又用了两年时间拿下南汉,接下来只要灭掉南唐,“先南”的目标就完成了。
对于赵匡胤而言,最终目的是统一全国,拿下南唐只是计划中的一步。
大势所趋,即便李煜是一代明君,恐怕也只能延缓南唐的灭亡。
后人评价李煜,说他懦弱无能,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换成我们自己,在强敌环伺、百官丧失希望、军队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别说是10年了,恐怕连1年都坚持不住。
而李煜从961年继位到975年投降,硬是坚守了十多年。
这些年中,李煜明面上尊宋为主,为恢复实力争取时间,暗地里则招兵买马,拼命发展,为战争做准备。
等到宋军撕破脸皮,对南唐发动总攻时,李煜果断迎击,并亲自上城督战。
正是由于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宋军久攻不下,赵匡胤一度想要撤军。
只是两方实力悬殊,南唐最终也没能摆脱被灭的结局。
后来,赵光义曾经问南唐旧臣,李煜是不是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懦弱无能?
那位姓潘的旧臣摇了摇头,回答说:若是真的无能,他又怎么会守国十余年?
再说了,老子创业、儿子败家,亡国的错,怎么能让孙子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