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近年来,通过文旅融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带动区域人口脱贫的案例层出不穷。近日,“决胜2020——脱贫攻坚看山东”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山东枣庄、济宁,在齐鲁大地的潺潺溪水和茫茫田野间见证一个个脱贫故事华丽蝶变的精彩瞬间。
在大理峪自然风景区,当地秉承“依榴而兴、为农而行”的思路,通过小石榴带动大产业,实现近四千人稳定长久脱贫;徐庄镇葫芦套村让葫芦“牵手”乡村游,利用这一新引擎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为当地脱贫注入一针催生剂;山城街道兴隆庄以石头为“媒”,让平平无奇的“硬石头”变成脱贫攻坚的“金点子”,留住乡愁的同时又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这一个个山村“凤凰涅槃”的故事背后,是齐鲁儿女积极求变,借助文旅融合的东风,推动乡村振兴并破译自身财富密码的生动写照。
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诗和远方走到了一起,文化资源和旅游业迎来了有机融合和创造性转化的黄金期。近年来,文旅扶贫一直是个时髦的“高频词”,文旅产业是一座村落发展最有说服力的镜子,它照射着一个地方发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一个地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地方上下通力合作,在保护与开放间积极探索的写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山东依托文旅融合新业态带动当地村民实现脱贫,让文旅产业发展直接参与到农民利益中,实现资源保护和顺利脱贫的双赢,既是一次探索性尝试也是一次完美的教科书式回答。
引人深思的是,脱贫攻坚并不是一个将原有农村生产方式“舍本求末”的笼统概念,也不见得非要通过“拆旧”来“换新”。 如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兴隆庄通过保护性开发,对旧村实施整村搬迁,又把“石头房”塑造成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让农民和田野直接参与进来成为脱贫的“主人翁”,实现资源保护和顺利脱贫的双赢。这就需要决策者站在全盘考量的高度上,对地方特色资源进行创新性激活,并加以合理创造性利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创收,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字招牌,真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乡村文旅更应绽放全新的生命力。各地不妨效仿山东的文旅脱贫经验,形成更加统一的行业共识,真正让一加一大于二。(文/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