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上午8时许,家住甘肃省庆阳市什社乡李岭村,33岁的寇长浩起床时突然感觉自己背痛、心慌、喘息、呼吸困难,家人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随后寇长浩被送到了庆阳市人民医院。
到院后,测得血压极高,两侧胳膊血压还不一样,接着去做了个普通的CT,又做了心电图,抽了心肌酶。由于寇长浩疼痛难忍,哭嚎不止,接诊医生还给他打了一针止疼针。
在随后的7个小时里,多项检查结果逐一排除了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胰腺炎、肺炎等疾病,家属多次申请转院,急诊医生都予以拒绝,理由是“病情不确定开不了转院手续”。
请心血管内科会诊,做了心电图,测了血压,依然考虑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可是,等到了下午2时30分,有人上班了才做上了加强CT。结果显示主动脉夹层很严重,家属强烈要求转院,医生这才开了药安排转院。到下午临近4时,寇长浩才终于离开了庆阳市人民医院。
然而,傍晚7时04分,离西京医院还有不到20分钟的路程,寇长浩突然主动脉夹层破裂,意识丧失不省人事。120就近去了西安市中心医院抢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西安市中心医院宣布寇长浩临床死亡。
寇长浩及家人认为,在庆阳市人民医院急诊求救期间,急诊医生不让转诊,不给予降压处理,做了一大堆无关要紧的检查,没有及时对主动脉夹层作出诊断,导致患者病情发展并且加重。
对此,庆阳市人民医院并没有正面回应,表示需要等待第三方处理程序的结果。主动脉夹层为什么常被误诊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血管长轴方向扩展,形成动脉真、假腔病理改变的严重主动脉疾病。
由于存在随时破裂的可能,死亡风险按小时计。在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在发病最初48小时内的病死率可达每小时1%,即使在早期能及时诊断并合理治疗,但因潜在的并发症而致死亡的患者也很多。
临床上,主动脉夹层患者疼痛部位多发生在腹部、胸部、背部,其他症状还表现为头晕、头痛、双下肢乏力、喉咙不适感、下颌疼痛、突发精神状态改变、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端坐呼吸、咯血等;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的占72.8%,临床误诊率为86.8%。
这说明,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症状涉及多系统,不具有特异性,加之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快,故极易误诊、漏诊。
首诊医师常受惯性思维影响,当患者以上述症状来诊,首先会考虑胃炎、胰腺炎、心肌梗死、肾结石等常见病、多发病,从而误诊、漏诊。而且,多数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就诊24小时内死亡,在就诊过程中留给医生诊断和鉴别的时间有限,所以往往未能及时明确诊断。另外,非心血管专科医师和基层临床医师对这个病的认识和经验缺乏,问诊、查体不够仔细,都会导致误诊、误治,延误抢救时机。
确诊主动脉夹层需要依靠主动脉造影、CT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很多基层医院缺乏相关的设备仪器,对疾病的确诊存在难度。误诊的医生到底有没有责任?
主动脉夹层患者起病急,进展迅速,家属往往难以接受家庭成员突然死亡、情绪激动。由于患者家属大多数不具备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能理解,加上对医方的不信任心理,很容易将死亡责任完全推向医方。而且,死者多是年龄30~50岁的青壮年男性,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力,其死亡对家庭经济冲击大,对医务人员进行责难或讨说法,甚至医闹的事件时有发生。
其实,主动脉夹层本就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到底接诊医生有没有责任,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症状不典型,在24小时内未能确诊的患者,由于就诊时间短,病情发展迅速,临床医师进行诊治的时间极其有限,可以认为医方无责或减责。
(2)就诊并留院、住院3天仍未能检查出主动脉夹层的,可以认定医方有一定责任,因为在住院期间,医方有足够的时间对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误诊、漏诊是由于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认识不足所导致。如果超过7天仍未能确诊,更提示医方认识和临床经验缺乏,未能进一步完善检查、综合分析病情,延误了患者的治疗。
(3)患者症状极不典型,如仅表现为牙痛、咽喉不适、双下肢乏力等,医方可以减责或免责。
(4)基层医院医师在疑难危重症的方面的专业性稍差,同时基层医院也缺乏相关的诊疗辅助检查,在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自己又没有足够救治能力的情况下,及时上转上级医疗机构,就应免责或减责。
所以来说,庆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患者失救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症状涉及多系统,不典型,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快,易误诊、漏诊,且死亡率高。在没有弄清病因之前贸然转院,风险也很大。
不过,如果该院影像科的管理更加人性化,能及早行加强CT确诊的话,相信患者的生存希望也会更大一些。#33岁小伙转院途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