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纹身的都是些什么人,真有那么可怕?为何百姓见了都会远离?

2020-11-24新闻12

现如今有一种独特的人体艺术表现形式即为“纹身”。就是用带墨的针刺进皮肤的底层来制造一些图案或者字体的艺术形式。欧美等国对于纹身是开放,包容的。但是在中国,大部分人对于纹身的影响都是不可思议的。

社会上对于有纹身的人群许多人是带有歧视的眼光的,特别是老一辈。甚至许多工种都会明确拒绝有纹身的人群参与面试,因为纹身在中国几千年来都是犯人的标志。近代更是将纹身与黑社会划上了等号。

但最开始的纹身并不是这样的,在《左传》中就有记载:“仲雍嗣之,断发纹身,裸以为饰。”当年的许多民族以及地区是将纹身当作是一种美的象征,甚至是当作交往礼仪的。就像是现在的商业礼仪中,正装出席为基本礼仪一般。甚至她们还专门规定了“奴婢不能纹面”,可见纹面在当年是高贵的象征。

但是在中原,情况与其恰恰相反。纹面这种高贵的象征在中原代表的是“囚犯”,视作是一种刑罚。且随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之后,中原的文化价值观随着其人口的流动,以及文化的融合影响到了周围的每一寸土地。

虽说当时的秦朝对于少数民族实行的是“羁縻”这样的特殊政策,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一国两制”制度。就是在维护秦国统一的前提下,少数民族可以维持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承认他们酋长等类似的首领在本民族的统治地位。

但是秦朝不可能放养这些部落,毕竟这都是秦国的国土。这时候郡县制就出来了,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下放到这些地方,“教化”蛮夷。并在同时有计划地,大规模的将中原的百姓强制性的迁往边疆,达到同化的目的。

而已经在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教育的官吏们,以及迁移过去的百姓们是不可能认同这种“纹面”便是代表高贵的习俗的。他们认为这实际上就是蛮夷的“陋习”,是其尚未开化的标志。

谁强谁有理,随着中原文字以及语言的传播教化。秦朝官吏百姓开始渐渐的将少数民族同化。而且中原将纹面作为一种羞辱,惩戒的标志更是加速了少数民族纹面文化的消逝。

而公元前312年,在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事件爆发之际。丞相李斯规定若是再三十日之内不烧掉自家收藏的禁书。便都要“黥为城旦”。以为在接受了黥刑(纹面)之后就成为修建护城墙以及长城的苦役工。在当时,这样的惩罚成为了一种固定的刑罚措施。

秦末时期的九江王英布,就因为年轻时犯罪被施加了黥刑。脸上纹面,一生都不可遮挡。以至于当年的的人们都将英布称作为黥布,英布甚至对其手下自嘲的说:“难怪当年人家给我看相,说我受刑之后便可当王”。

而这个耻辱的“黥布”一名也跟随了这位九江王的一生。一直到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写道英布,英布的列传仍旧名叫《黥布列传》。而事实上,接受了黥刑的犯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英布这样的好命。

大部分接受了黥刑的犯人都不能在继续融入社会,人们见到之后或是害怕或是鄙夷。导致他们只能够三五成群,躲避到荒山之上。成为“绿林”人士,以打家劫舍为生。而这也是大部分纹身就等于黑社会看法的由来。

而这样的刑罚到了汉文帝时期被废除过一段时期,一直到唐末五代的时候。各地纷争渐起,军阀们防止士兵逃跑,就又重新捡起来了黥刑这样的手段。为士兵身上刺字,或者是刺上专有的图案。

而这就是纹身这种风俗一直都没有在中国成为主流审美的原因之一。但事实上到了现代,纹身与否已经成为了个人的权利。我们也不应该去阻止想要纹身之人,顶多自皮肤健康方面劝解一下。也不能去歧视纹身之人,因为这是基本的尊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