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深度|以张謇为镜 万事利丝绸走出了“新丝路”

2020-11-24新闻13

丝绸行业从古至今都不乏让国人引以为豪的故事。2000多年前,一阵驼铃从西安带出繁华,一代名商张骞和他的骆驼成就了丝绸之路的故事。2000多年后,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万事利丝绸”)以精湛的技法,成就让世界惊叹的故事。

图说:位于杭州天城路的万事利丝绸总部

在国内丝绸行业领域,万事利集团是一家老牌企业,前身为杭州笕桥绸厂,创办于1975年,万事利丝绸是万事利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从2017年起变更为股份公司,从事将中国传统丝绸文化与创意设计、数码印花生产工艺相结合,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丝绸相关产品的业务。

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对丝绸企业经营、丝绸文创产业等领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万事利的故事、丝绸的文化,在李建华看来,这一切所得都归结于“对丝绸的一种爱,对丝绸传承的一种责任,对丝绸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保存下来的一种精神”。

技术变革,一条丝巾背后的数字创新

记者在万事利丝绸位于杭州下沙的数码印花车间内看到,一台台经过改造升级的双面数码印花机正高速运转。

公司在2010年左右即开始布局数码印花生产工艺,经过多年研发与生产经验的积累,目前已总结形成了数码印花数字化色彩图库,实现成品呈现的颜色与输入颜色基本一致,形成了数码印花色彩管理核心技术,做到“所见即所得”。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应用,万事利丝绸形成了前处理、精准定位喷印和印后处理环节的关键工艺,开发出双面同花同色、同花异色、异花异色等双面数码印花新产品,解决了丝绸面料的弹性和渗透问题。该技术融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手段,高效解决了业界普遍存在的色彩正反面透色不均匀问题,有效克服了手绘等复杂图案无法精细呈现在面料上的技术难关,使产品花型得到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呈现。

图说:万事利丝绸用双面印花技术做出的丝巾

简而言之,万事利丝绸的这项“独门绝技”能轻松让丝巾的正反两面出现同花同色或同花异色。看似简单的技术即便是一线奢侈品牌,也无法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面印花,在世界范围内都属行业领先。

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说,从最初只靠引进国外技术、设备为国外品牌做廉价贴牌加工到如今反向输出新技术、新品牌,这是中国丝绸时尚产业崛起的一个标志性开局。

事实上,在由传统制造业向文化创造转型的过程中,万事利丝绸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带来的推动力。从2010年起,企业深耕智能技术、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领域与传统丝绸的结合,把数据思维贯穿于运营管理、生产、设计、营销等方面。

图说: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授与李建华人工智能创造实验室专家顾问

2020年4月,李建华被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选为人工智能创造实验室专家顾问,他在丝巾设计计算构图算法、元素的工程呈现和颜色心理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和认知,万事利丝绸也已开始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定制化专属丝巾设计及新零售生态链。

图说: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向客人操作“西湖一号”人工智能丝巾设计平台

“未来丝绸的设计是完全智能化的,AI与人类设计师协作,更能洞悉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满足个性化定制。”在今年万事利丝绸打造的一款名为“西湖一号”的人工智能丝巾设计平台的支持下,每一条丝巾都可以有专属纹样、为丝巾赋诗、加载歌曲、专属定制、专属生产,而且效率也大大提高,消费者很快就能拿到量身设计打造的专属产品。

万事利丝绸一向重视研发创新。截至2019年末,该公司专利数量达124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万事利丝绸系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截至2019年末,万事利丝绸主持和参与制定的主要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合计27项,均为丝绸相关领域,体现了公司在丝绸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李建华说,未来,万事利丝绸将通过核心技术研发、新零售模式创新、产业互连等举措,不断探索丝绸产业的无限可能,让丝绸真正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族品牌,不缺席国家每一场世界盛会

作为丝绸文化的传承人,李建华在丝绸文化的传播上不遗余力。

他曾作为首位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企业家,主讲了红楼梦与丝绸的文化基因,他还通过新媒体《丝路密码》,讲述丝绸之路上不一样的故事,他作为主编出版了丝绸文化系列丛书,成为丝绸业界的宝典。

图说: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先后两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传播丝绸文化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丝绸的基因,有丝绸的情结,所以我潜心研究丝绸,不断写书、上节目。我们有这个愿望,要把丝绸做成中国的文化,要成为杭州的标志,要成为走向国际的品牌。”李建华的每一句话,让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冲击力,充满激情,直逼人心。

图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万事利丝绸以一袭青花瓷旗袍惊艳了世界

“在中国的每一场盛会,万事利都没有缺席。”确实,从APEC会议,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再到杭州G20峰会……万事利丝绸一次又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丝绸文化的唯美内涵,成为一个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

图说:2010年广州亚运会,万事利丝绸首创万米高空丝绸秀;图为万事利集团董事长、万事利丝绸股份董事屠红燕女士为南航班机乘务人员佩戴亚运“志愿彩”

图说:2016年杭州G20峰会拉加德女士佩戴万事利丝巾出席

2016年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每一角度都可以看到丝绸的作品和万事利的影子。直播现场、会议现场后面的背景画是丝绸,峰会招待客人的桌上用的产品也是丝绸。G20峰会万事利丝绸开发了8000多件丝绸产品,包括给各个参会国家的邀请函、宴会上的菜单、国家元首下榻酒店用的寝具、送给各个国家元首的国礼等等,万事利把中国丝绸代表性产品都在G20峰会一一呈现。

“这是我们丝绸人的一种自豪感的流露。” 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会心一笑,“我们在讲盛会上的万事利的时候,其实我们更想说的是我们对丝绸的一种爱,对丝绸的一种责任和丝绸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保存下来的一种精神,那是中国5000年文化留给我们的特有的精神。”

“这件事跟钱、商业没有一点关系,因为遵守天道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我只是想我们杭州人应该要有这样的能力、能量,在全世界都关注的时候,大家眼里不能没有丝绸。”在李建华眼里,中国的文化自信正是源自于这里,不是讲一块丝绸的面料,也不是讲丝绸一个花型,而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理解。

深耕文创,让传统文化时尚起来。

与一场场国际盛会的美丽邂逅,让万事利看到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创意的丝绸原来是那么受欢迎。“这种邂逅让我觉得,丝绸,不再只是一种面料。”李建华说。

“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西湖与丝绸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两张历史名片。李建华隐隐觉得,万事利该撑起“振兴中国丝绸”这面大旗。

万事利丝绸去全世界找最古老的丝绸文物,不惜代价寻找即将失传的丝绸绣娘和老艺人,即使不产生经济效益也把他们“养”起来,这些不计回报的事,只出于李建华对丝绸文化的热爱,“我只希望把老祖宗的文化传承下去。”

可如何跳出丝绸做丝绸?万事利丝绸摸索出一条“传统产业+文化创意+高科技=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在走这条路的过程中,万事利丝绸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文化创意”,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对于万事利丝绸来说,可谓标注出最为闪亮的一笔。万事利丝绸大胆试水“丝绸+”的跨产业合作。丝绸+扇子、丝绸+茶叶、丝绸+陶瓷……这些年,万事利丝绸已将丝绸消费与文创旅游产品结合。

图说:万事利丝绸与故宫文化联合推出了一系列年文化礼品

2019年11月,万事利丝绸与故宫文化联合推出了一系列年文化礼品,基于双方“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时尚’起来”的共同理念。从外包装到产品设计都体现出浓郁的中国年文化特色。双方相继推出印有葫芦元素的“故宫红”真丝围巾、带如意锁的笔记本、精致的丝绸红包等“万福如意”系列套装。对此,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表示,丝绸是祖先的智慧结晶,将传统文化与丝绸结合、走向世界,是众人所期待的。

图说:人民日报文创与万事利丝绸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多款联名产品

2020年8月,由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人民日报文创与万事利丝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出“中秋国潮礼盒”和“美好生活蚕丝被”等多款联名产品。

“丝绸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从来没有断过的文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经久不衰,除了要有传承,更要有创新。”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表示,过去四五十年,万事利丝绸完成了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的突破,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正通过现代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赋予丝绸新的生命力。

力抗疫情,展现浙商担当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当时举国上下都投入“抗疫“,作为杭州的名片,中国的民族品牌,万事利丝绸第一时间展现出一家优秀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应变能力,临危受命,兼职做起了口罩。

图说:万事利丝绸的口罩无尘生产车间

接到任务后,万事利丝绸决定对原本生产服装的生产线进行调整,临时改为生产口罩。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谈及这次疫情的应变能力,眼神中仍带着光,“根据临时任务的要求,万事利丝绸每天要组织生产50万只口罩。”

“我们当时上下齐动员,从生产丝绸品到生产一次性民用口罩,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完成了生产线改造、工人培训、口罩打样……口罩日产能很快就突破了100万只。”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依然使命感十足。

图说:疫情期间央视采访万事利丝绸董事长李建华

当时,万事利丝绸将投产的首批5万只民用口罩走下生产线,经过严格质检、包装后捐赠至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会,用于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期间,万事利丝绸紧急调拨了价值50余万元的蚕丝被等保暖物资,通过江干区红十字会送往武汉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于医护人员、隔离群众的应急值守、日常使用等疫情防控基础工作。此外,万事利丝绸股份还在疫情期间向援鄂医护人员捐赠了自主研发的小分子蚕丝蛋白护肤品及丝巾。

乡村振兴,深耕蚕桑产业全链条

20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之年。

图说:万事利丝绸在浙江开化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特种蚕产业示范区

从2018年开始,万事利丝绸就率先在开化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特种蚕产业示范区,通过对寺坞村、溪东村及周边村土地进行流转和返租、桑园新建与改造、农具机械的开发改造、小蚕共育室和养蚕大棚建设、数字溯源系统和质量监控等举措,建立规模化自动化养蚕基地培育黄金茧、丝胶茧、抗菌茧等高附加值特种蚕茧,从源头布局绿色优质产业链体系,在保障高品质原材料的同时,提高农户收益,帮扶当地经济发展。

图说:万事利丝绸引导蚕农们科学、规范地饲养特种蚕

开化县溪东村是市级“一村一品”蚕桑专业村,蚕桑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支撑着村里90%农户的生计,全村276户中有200多户依靠种桑养蚕为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截至2017年底,开化县桑园的规模从原有6000多亩跌至2000多亩,养蚕利润逐年降低导致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

而万事利丝绸基于对市场的精准把握,提出了“健康丝绸”的概念,并依托强大的自研技术陆续推出了黄金蚕丝被、丝绸面膜等主打纯天然、绿色环保的高功效丝绸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由此延伸的特种蚕经济也为溪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为了引导蚕农们科学、规范地饲养特种蚕,万事利丝绸在溪东村进行小蚕共育室和养蚕大棚的建设,将旧宿舍改造成“蚕宝宝”的“托儿所”,蚕种进入共育室两周后,蚕宝长大了,再由蚕农领养,一方面减少户户建温室的麻烦,二来科学共育也提高了蚕宝宝存活率和抗病防疫的属性,从而提升产量和质量。

图说:在万事利丝绸的带领下小蚕共育模式的推广,让特种蚕存活率大大提升

李建华对万事利丝绸未来的发展构想十分宏大,“万事利会紧紧抓住做丝绸的这根丝,运用现在科技创造更好的丝绸产品,运用现代科技实施智能化生产,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将前沿的科技和古老的丝绸文化结合在一起,让丝绸更时尚、更艺术,也以更有创意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文化传承,让生活美好。”

编后:万事利集团创始人沈爱琴在缔造“万事利”的时候有“一本经”,就是要让万事利丝绸成为行业领跑者,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金名片,在她的带领下万事利走过了市场鼎盛时期的辉煌;作为二代的传承人屠红燕和李建华“念”着这本经,让中国丝绸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真正走向了世界,在新的丝绸之路上亮出更锦绣的色泽,交出更辉煌的成绩。正是因为万事利人有着张謇这样的家国情怀,有着对中国文化的尊崇,有对国家法治的尊重,有对商道深刻的理解,才会念好产业报国、实业保国,文化为国,科技兴国这本经,这样的民营企业才是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市场需要,世界需要的企业。(中国网记者 李斌 张渊)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