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体验微醺蓝极光本来颇费了一番周折,故而直到现在才来写点儿东西分享。经过这些天的聆听,结果我倒是颇为喜欢,所谓好事多磨,想来主观上的偏爱也有来之不易的原因吧。
蓝极光包装小巧,但还是抽拉外封加硬质天际盖的设计保留了中高端耳机的仪式感,配件包括一个质感不错的皮面收纳包和几套型号不同的耳塞套,简单但够用,收起来也不占太多地方。作为一款单动铁的仿私模耳塞,蓝极光外壳总成体积非常小巧,相较于近年来流行的多单元仿私模而言对于耳塞选择困难的小耳廓用户也非常友好。外壳面板工艺精致,手感温润。因之得名的蓝极光纹理颇显档次,颜值党可以点个赞。唯一一点小麻烦是金属导管有些粗,想要将胶套带牢需要费一番功夫。
好看归好看,一副耳机终归还得要声音过得去,只有一枚动铁单元在现在的千元耳塞市场中竞争,还是需要有能够值回票价的水平才行。
蓝极光看参数是比较好驱动的高敏低阻设计,但105db的灵敏度实际听下来声压较为稳定,并不是很高,调音也属于很克制的风格,整体的理念上更接近很久以前的一些单单元动铁监听工作产品,还是偏向强调音乐中的关键声音元素。而听多了几天我发现这耳塞的声音其实并不像我预想的那样素淡,清澈明确却又有些柔和耐听。
低频方面削弱了混响,鼓和贝司等乐器节奏清晰明确,速度快而集中但力量感足够。在《鼓诗》这样的经典中国鼓乐中,鼓面弹性表现优秀,低频下潜点到为止并不深,还是强调更清晰的低频瞬态,属于清晰而有力的风格,并不会因为削弱了混响而变得薄脆,拳拳到肉,不喜欢低频很多风格和掩蔽效应轰头的朋友应该会很喜欢这种风格。
得益于低频的清晰,在编制复杂音乐中声场虽然不大但是非常规整,对德九第四乐章的表现来看,管弦乐器音色的分离度优秀,线条感很强,削弱混响干扰也提升了耳塞的解析能力,在回放压力比较大的音乐类型中才能够体现其符合价格定位的颇高素质,大规模乐器合奏的段落细节仍然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来。
蓝极光线条明确的风格下所保持的柔和耐听的质感来自它的中频,人声温柔细腻不刺激,特别适合演绎一些音色温润的歌手的歌曲,比如以中岛美雪和邓丽君为代表的上个世纪的东亚流行乐,清晰干净的同时,保持了人声的厚度和丰富情感。同时比较适合小提琴和萨克斯等抒情管弦乐器温润轻松的音色,对钢琴和拨弦乐器的回放则显得有些不够明亮清澈。
乐器中高音回放也保持了清晰但温润不刺激的风格,作为乐器和舞台返监听当然对耳朵更加友好,而如果作为乐器欣赏设备,则还是更适合一些风格抒情的传统古典钢琴曲和管弦小编制协奏,像《爱的致意》《梁祝》《月光(德彪西)》这样的曲目会增加情绪和画面感,但对《流浪者之歌》《克罗地亚狂想曲》之类的情绪昂扬的作品,蓝极光的高音则显得过于温柔了一些。
总结下来,微醺蓝极光最大的特点其实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种"微醺"的风格。就是在清澈明确的基础风格下,加入了一些温润的色彩调剂,清晰无压力,柔和不刺激。其实非常适合那些喜欢清新通透的风格,又觉得强调高频线条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刺激有些累耳朵的发烧玩家。同时其实更推荐那些对乐音元素细节敏感又需要长期使用避免疲劳的监听返听职业用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