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不群、成不忧、封不平、丛不弃,华山掌门和一干剑宗高手的名字,看起来很霸气,但如果给他们改个姓,就会说不出的别扭。
比如叫赵不群、赵不忧、赵不平、赵不弃。
实际金庸起这些名字时,八成正在看宋史,岳不群等人属虚构,但这几位姓赵的可都确有其人,而且都是宋朝皇室,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
宋朝男子取名,双字者第一个字表示辈分,同辈相同,也就是辈分中的通字。比如赵匡胤兄弟仨,老二赵光义原本叫赵匡义,老三赵廷美叫赵匡美。大哥当了皇帝,没办法,亲兄弟也得避讳,所以老二老三只好改名。
那为啥老三叫赵廷美呢?因为他本来跟二哥一样改名赵光美,可没曾想,二哥后来也当了皇帝,所以他只好再次改名。要说倒霉就数他,他反倒表示“挺美”的。
赵匡胤打一开始,就给子孙们定好了通字,儿子叫“德”,孙子叫“惟”,曾孙叫“从”。但宋太宗赵光义一接位,马上另起炉灶,给自己直系子孙另立了一套规矩。比如他的儿子辈叫“元”,孙子叫“允”,曾孙叫“宗”。
所以你说赵光义啥意思?这算不算想独霸赵家天下的确凿证据。这个不多扯了,总之呢,想搞清哪个皇帝是哪辈,是太祖还是太宗血脉,只要看名字就能区别。
这个不字辈,其实是宋太宗定下的,也就是他的七代孙,他跟赵匡胤是兄弟,所以说是赵匡胤七世孙也没错。
老实说,这个不字用的不好,不管多优雅的典故,一旦接上不,马上就变味。
上面说的不群不忧不平不弃这算好的,其他基本没眼看,比如赵不呆、赵不干、赵不学、赵不测……
你说不呆我还能理解,不干活也凑合,皇族,天生都是上等人,可这不学啥意思?打小立志当文盲?不测就更扯了,这是爹妈嫌你碍事,巴不得早点死么?
你以为这就完了?早着呢。宋朝皇族没别的本事,就是能生,一堆老猎人,从不放空枪,不信你扒拉扒拉宋徽宗一个人生了多少个?关到北国冰天雪地,他也没停止生产大计,如果古代也有计划生育,赵家早给罚破产了。
宋太宗一个人就生了八个儿子七个女儿,子生子又生孙,愚公一个老婆都有信心生出个挖山队伍,更别说皇帝,拥有三宫六院。所以到了不字辈,娃可太多了,据不完全统计,少说也有上千人,所以不字辈的爹妈,可真是犯大愁了。
本来不字就不好配,再加上人多,少有几个好名字,你要是生的晚点,早就给人抢没了,后来的无奈,只能胡乱凑合,所以你要翻看宋朝宗室表,保准承包一天的笑料。
比如赵不俗、赵不伪、赵不悔、赵不吝、赵不屈、赵不移等等……完全一副乡下没读过书老农做派,谁能想到这竟是皇家贵胄。
名字丑点也罢了,有的实在找不到字可用,只能硬着头皮糟蹋自己,比如赵不贱、赵不嫖、赵不耻……
赵不贱赵不嫖,长大读书识字后,一定有把爹妈掐死的冲动。如果赵廷美赶在这个时候出生,挺美变成了不美,不知道他心里会是啥滋味。
还有一种人,好名字给人抢了咋办,不管,老子照用不误,不要以为你当大哥就了不起,弟弟也有人权。所以宋太宗七世孙里,仅赵不器就有七个,赵不愚有四个,另外还有四个赵不求,三个赵不武,三个赵不愤,两个赵不惑。
假如某天这些人齐聚一堂(事实上他们见面次数不会少),互相称呼一定非常头疼。
比如不字辈上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徽宗这辈,某天徽宗全家齐聚一堂,封赏亲属。
宋徽宗:“赏赵不器三千两黄金。”
底下一下子蹦出来七个,“谢主隆恩。”
宋徽宗:……一不小心亏出去一万八千两。
要是不管,搞不好这七个人会打起来,然后各自兄弟帮忙,越打越乱,搞成一团糟。
宋徽宗大怒:“岂有此理,成何体统。给我查,刚才都谁动手了,严肃处理。”
一会手下人过来汇报,“报,现已查清。赵不器先动手打了赵不器,赵不器弟弟赵不愚上去帮忙,反挨了赵不器哥哥赵不愚一拳。赵不求跟赵不求私下有仇,借机报复,偷踹了赵不求一脚,赵不求大怒,带着赵不求赵不武加入战团,没留神又误伤了赵不武……”
我相信就凭徽宗那脑袋瓜子,没听完一定先脑溢血暴毙了。
不字辈也不是完全没好处,建炎以来系年纪要记载了一则趣事。宋高宗赵构南下逃亡路上,碰到一个自家亲戚。
高宗问他:“你那支啊?”(意思问他出自哪系)
回答说:“太宗后裔。”
赵构也是太宗系,一听是本家兄弟,接着问道:“你什么辈?”
回答说:“不字辈,臣叫赵不衰。”
高宗大喜:“好名字,好名字,赵氏不衰,看来我们江山复兴有望啊。”
虽然是逃难,带的钱不多,高宗还是重重封赏了这位带来好兆头的兄弟。
南宋偏安后,赵构即便有心,也无力回天,宋朝之弱,那是弱到骨子里。
也许赵构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都遇到不衰了,还一直没起色呢?
赵构啊赵构,你怕是忘了自己叫啥。
赵构其实也是不字辈,为啥史书不这样写呢?因为避讳改名实在是太麻烦了,如果不明白,请参照赵廷美为啥挺美的例子。
所以宋真宗就立了个规矩,如果皇家子弟被立为太子或者亲王,就把辈分通字去掉,变成单字。
这意思是你自己改名得了,别去折腾大家,本来起名就难,再来来回回折腾,非逼爹妈抹脖子上吊不可。
所以赵构本名叫赵不构,想要复国复兴?你的本事真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