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武侠的故事就应该遵循“主角打怪升级最终击败反派”的套路来进行才能够吸引人,将这个套路细化一些来说就是主角以一窍不通的小白之姿登场,然后莫名其妙的学会了世人艳羡某种神功,再在关键的场合跳出来扮猪吃老虎扬名立万,最终号令群雄击败大恶人,不难发现,就连金庸的故事中也不乏这样的设定,但有一个角色是例外——萧峰。
(萧峰剧照)
萧峰自打一登场就已经成了书中的顶尖高手,他“北乔峰”的名声早已响彻武林,几乎没有奇遇,这样的他为何能够做到战无不胜,看起来这事挺不符合武侠故事的“常理”的,其实细品金庸全书就会发现一个事实,看似没被赋予“挂”的萧峰,其实被金庸偷偷塞了两个外挂,而且其他主角还真追赶不上他。
一、萧峰的习武之路
萧峰的义弟段誉生于大理皇室,自幼锦衣玉食,但上天对他的眷顾还不仅限于此,他这家伙坠下山崖也摔不死,还意外练成了逍遥派的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后来还学了连他祖先都没学会的六脉神剑,他的习武之路可谓一路畅通。
再看虚竹,自打破解珍珑棋局之后,逍遥三老连番送上毕生内力,好家伙,三个工具人修炼一辈子就等着给虚竹送经验包。
至于石破天、郭靖、杨过、张无忌也类似的经历,都是走到哪学到哪,最终学成一锅大杂烩,那叫一个“真香”。
(郭靖剧照)
而萧峰的成长之路可不顺利,他的授业恩师玄苦以及汪剑通都算不上顶尖高手,而且后来汪剑通还设下了三大难题,并命他为丐帮立七大功劳才传他打狗棒,所以萧峰能够达到后来的成就,还真是没有奇遇,他的确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的。
但其他的主角几乎都没有达成“战无不胜”这件事,多数人也认为萧峰就是金庸笔下实战最强的主角,他到底强在哪?
其实了解金庸对自己的武侠体系的设定就能够发现他赋予萧峰的“挂”远非那些肤浅的“神功”所能相比。
二、救世济人的胸怀
金庸笔下的至高境界是什么?“无招胜有招”、“随心所欲”,这些境界固然很高,但都还是浮于表面罢了,真正达到更上一层的境界其实是拥有“救世济人的胸怀”,不过不要曲解了笔者的意思,光有胸怀不够,而是在武功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还有这样的胸怀,那才是至高境界。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借周伯通之口提到过这一点,原著道:“师哥当年说我学武的天资聪明,又乐此而不疲,但一来过于着迷,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当时我听了不信,心想学武自管学武,那是拳脚兵刃上的功夫,跟气度识见又有什么干系?这十多年来,却不由得我不信了。兄弟,你心地忠厚,胸襟博大,只可惜我师哥已经逝世,否则他见到你一定喜欢,他那一身盖世武功,必可尽数传给你了。”
(周伯通剧照)
他这话是对郭靖说的,没有救世济人的胸怀,武功就达不到绝顶之境,这是金庸对自己武侠体系最高境界的设定。
而金庸全书也基本只有萧峰和郭靖两位主角拥有救世济人的胸怀,他们都为天下苍生而死,杨过、段誉、虚竹、张无忌等人的格局始终还是差了一些。
所以相对而言,郭靖是最接近萧峰的主角,但金庸赋予萧峰的另一个“挂”则拉开了两人的距离,郭靖还是稍逊一筹。
三、血液里的战斗本能
平日里的萧峰是个正气凌然的大侠,但在进入战斗状态的时候,萧峰身上那股主角该有的“正气”似乎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杀意”。
比如书中聚贤庄一战,萧峰在面对群雄围攻的时候,书中有如此描述:“此刻这般惊心动魄的恶斗,确实是生平从所未见。敌人只有一个,可是他如疯虎、如鬼魅,忽东忽西地乱砍乱杀、狂冲猛击。不少高手上前接战,都让他以更快、更猛、更狠、更精的招数杀了。群雄均非胆怯怕死之人,然眼见敌人势若颠狂而武功又无人能挡,大厅中血肉横飞,满耳只闻临死时的惨叫之声,倒有一大半人起了逃走之意,都想尽快离开,乔峰有罪也好,无罪也好,自己是不想管这件事了。”
此时的他已经陷入了狂怒状态,杀红眼后,他那种歇斯底里的战斗本能被激发了出来,这可是与其他主角宅心仁厚的形象大相径庭了,其实类似的描述在原著中还出现过一次,那就是他的父亲萧远山在雁门关外一役的表现。
(萧远山剧照)
原著道:“他有时从马背上飞纵而下,有时又跃回马背,兔起鹘落,行如鬼魅。不错,他真如是个魔鬼化身,东边一冲,杀了一人;西面这么一转,又杀了一人。只片刻之间,我们二十一人之中,已有十一个死在他手下,那十一人均是武林好手。”
这是智光大师回忆当年战斗时的惨状,发现问题了吗?萧峰这种狂怒的血脉就源自他父亲萧远山,似乎在金庸的武侠体系中,辽人的基础战斗力就是高于中原人士的,再加上萧远山和萧峰都是武林高手,就更能够将这种战斗本能发挥到极致,这就是金庸赋予萧峰的另一个“挂”。
有救世济人的胸怀,有狂怒状态的战斗本能,萧峰哪还需要什么奇遇?金庸已经给了他足够多的偏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