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是美酒还是毒药?大宋兴衰,皆在于此城下之盟

2020-11-24新闻13

1.

公元1004年,干支纪元为甲辰。这一年是大宋朝景德元年,属龙,开国已经第四十五个年头,在位的是宋王朝第三位皇帝真宗赵恒,斗转星移,波澜不惊。

“烛声斧影”之后,宋太宗赵光义称帝,他是从哥哥赵匡胤手里“拿”来的皇位,就生怕也有人觊觎自己的宝座,于是哥哥的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都英年早逝,弟弟延美抑郁而终,长子元佐被逼疯,次子元僖因病暴亡。直到太宗死的前两年,才匆匆忙忙的立了第三子赵恒为太子。

这样的宫廷氛围下寻找出来的继承人,自然而然的性格里带着一丝丝懦弱,带着一丝丝妥协。

宋真宗图

好在虽然软弱,但擅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真宗执政的头几年都干得不错,这几年年号“咸平”,史称“咸平之治”。真宗很开心,经过商议,决心把年号改为“景德”:《说文解字》里,“景”字作名词是日光,作动词是仰慕,“景德”之意即为仰慕帝王的宽大仁德。

然而历史就在此处拐了个急弯,它给真宗开了个大玩笑。2.

景德元年正月十二,“是夜,京师地震。”虽然是在夜里,但大概未造成破坏,仅仅记载了六个字。

正月十七,“是夜,京师地复震。”可能仍然没有什么影响,震动轻微,不值得再多加一个字。

正月二十三,“是夜,京师地复震,屋宇皆动,有时移声而止。”字数显示出来明显的变化,房屋摇晃的样子出现在眼前,地底传来声音,似恶龙咆哮,又如千军万马,轰然作响。而且地震偏爱在夜里,百姓猝不及防,焦急之色,跃然于纸上。

正月二十四,“冀州(河北冀县)地震。”

契丹兵临城下

这仅仅只是正月,仅仅只是景德元年,地震频发同时,边关传来急报,契丹调兵屯于边境,说是要修筑旧城。开局不利,猛虎在侧,内忧外患,真宗一筹莫展。

接下来的日子里,益州(四川成都)、黎州(四川汉源)、雅州(四川雅安)在一场地震之中被破坏,消息传到京城。

四月初三,“邢州(河北邢台)言地震不止。”

四月十四,“瀛洲(河北河间)地震。”

五月初一,“邢州言地连震不止。”邢州的地震从四月延续到了五月,城墙都震塌了,真宗下诏,赐邢州减免一半田赋,不用再出劳役去运送军粮,又出钱赏赐给修复城墙的士兵。

半年以后,十一月十八,“石州(山西吕梁)地震。”

山河变色,草木同悲。一年之内,竟有九次地震记载,这是《中国救荒史》记载历史上地震最多的一年,公元1004年,竟因此而出名。

庆幸宋朝时房屋尚且都是木结构,虽然摇晃但可能倒塌的不多,草房子也很多,即使塌了也不伤人,所以没有见太多死亡的记载,但是救灾赈济之事,已然让大宋君臣上下焦头烂额。

但对大宋而言,真正的恶龙在西北,契丹人厉兵秣马,面目狰狞,冷眼旁观着大宋君臣的手忙脚乱。3.

宋朝面对辽军,天然的有着劣势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游牧民族骑着马,在农耕民族丰收的时候突然的袭击抢走粮食,这是他们的生存习惯,“打秋风”就是这么来的,中原文明为此苦恼了上千年,可也仅仅是汉朝时候反击做的最成功。

太宗赵光义先是在高粱河之战差点被俘虏,残兵败将仓惶逃到河北。后来又看辽景宗耶律贤去世,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时只有12岁,执政的是30岁的美艳太后萧绰,于是打起了这孤儿寡母的主意,再次兵分三路出击辽朝,但结果却又是惨败,历史上著名的杨家将在这场战争中基本全军覆没,杨业老将军绝食而死。

尽管这是宋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主动出击,但是这两场惨败,宋军元气大伤,宋人畏惧辽人如虎,辽宋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辽国萧太后和小皇帝通过击退宋军反而稳定了朝局,之后大宋由攻转守,辽国进而连年攻宋,随着宋朝的开国大将们接连逝世,宋军中再难有抗衡辽军的将领,宋军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弱。

萧太后剧照

景德元年九月,秋高马肥。

已经三十二岁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和精明能干的辽太后萧绰、统军大将萧达凛率二十万契丹及各部草原铁骑,倾巢而出。中原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以后,南下的征途处处是辽军的突破点。

宋真宗时期坚守边境的名将是杨延昭,杨业老令公的第六子,杨家将里的杨六郎,尽管他积极抵抗,但是孤军奋战,根本无法抵挡强悍的辽军。辽军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攻下天雄、德清两大重镇,兵锋直抵黄河北岸的澶(chan)州(河南濮阳)。

4.

宋真宗慌了。虽然他的大伯赵匡胤和父亲赵光义都是能征善战的武将,但是他却不会打仗,如果让他安安稳稳的守成,他还可以当个太平的好皇帝,但是要他去打仗,从小懦弱的他第一时间就想逃离。

真宗手底下的大臣也是,紧急军情传到皇宫,举国皆惊,太祖“杯酒释兵权”后,朝堂上就是文官作主,当然就没有那么多胆气。大臣王若钦,曾经在十八岁时作《平晋赋论》,相助太宗攻陷太原,没想到此刻却建议真宗迁都金陵避难;大臣陈尧叟,曾经出使交州(交趾,越南),史书记载他不辱使命,有胆有为,此刻却主张皇帝暂避成都。

宋真宗犹豫不决之际,新上任的青年宰相寇准力排众议,主张不仅要迎战,而且还要真宗御驾亲征:为今之计,只有御驾亲征,上下一心,才能保住江山社稷。稍有退缩,人心瓦解,根基一动,天下还保得住么?

一代名相寇准

虽然宋真宗生性懦弱,但好歹知道,迁都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只能同意御驾亲征,硬着头皮前往一线。北方的十一月,天已经转冷,寒深露重,宋真宗从京城汴京(开封)出发,在寇准等人的陪同下,直趋澶州。

猎猎北风卷龙旗,当宋真宗到达澶州之时,将士们沸腾了。《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记载:“帝遂渡河御北门城楼,召诸将抚慰,远近望见御盖,踊跃呼万岁。”《东都事略·寇准传》也记载:“军民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怖骇不能成列。”5.

真宗驾临澶州,接见了守城众将士,极大的鼓舞了宋军士气。辽军进攻的步伐也被拼死阻拦,双方在城下僵持激战数十日,胜负未分。

这一天,双方各摆阵营,宋军中一个名叫张瑰的士兵,乃是负责一张床子弩的射手,宋军与辽军你来我往之时,他突然发现辽军大营里出来几个将官,他们看着澶州城交头接耳,其中有一个穿黄袍的将军气势不凡,对着宋军指手画脚,好似在布置着下一步的攻城计划。

于是张瑰调整好床子弩的方向,屏气凝神,对准这群将士,下令配合的其余士兵一起拉开,“嗖嗖”几声,床子弩数箭齐发,辽军没想到宋军这是新换的床子弩,射程已经从七百步提高到了千步,这几个将官没有防备之下都被射倒,黄袍将军更是被射中头部,天神下凡也救不了。

士兵拉开床子弩

这个被射死的黄袍将军,恰恰就是此次辽军出征的第三人统军大将萧达凛,辽军主将丧命,人心惶惶。又孤军深入宋地已久,后援不足,粮草也不断的被边境宋军袭扰接济不上,所以战争局势很快发生了转变,宋军不断取胜,辽军举步维艰,萧太后和辽圣宗就有了罢战议和之心。

北宋方面,这几十年来与辽军大大小小接近数百次战役,赢得次数少的可怜,宋军早已没有自信,依靠城墙尚且能够和辽军打个来回,如果是在野地战斗,辽军的骑兵能够碾压宋军,所以即使射杀了辽军的主将,澶州城内的宋军也并不敢出城乘胜追击。宋真宗本身就是碍于局势被迫御驾亲征,如今的战略优势已经让他心满意足,他当然愿意见好就收,寇准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图被他弃之于不顾。6.

公元1005年1月,隆冬大雪纷飞,宋真宗心腹曹利用出城到辽军谈判,商议具体和谈事项。出发前,宋真宗唯恐和谈失败,特意叮嘱曹利用说:“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在真宗看来,辽军南下不是夺地就是求财,如今宋军占据优势,他大概率是保全住了国土,不如就给点钱把辽军打发了。

但是寇准闻讯,私下里警告曹利用:“官家虽然允许赔付百万,但你不准答应超过三十万的赔款,否则,我杀了你!”寇准自然是主战,但此时朝堂之上主和派给他造谣说“寇准幸兵以自去重”,没有多少盟友的寇准不敢再反驳真宗,只得憋屈的同意,宋朝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开始了与辽军的和谈。

好在曹利用口才不错,经过讨价还价,拒绝了辽军的狮子大开口,最终双方协定:双方休战,结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岁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为协议在澶州签订,所以叫澶渊之盟。

曹利用回到澶州以后,宋真宗正在吃饭,接见曹利用时之间隔着个屏风,真宗派太监去问岁币的数目,曹利用却只肯亲面给皇上说,于是第一次太监无功而返,宋真宗气的数落太监道:“姑且问个大概数。”曹利用就伸出三个手指头给太监看,太监就连忙回复真宗说:“三百万。”真宗惊得筷子都掉了,过了一会,才叹口气,心想能把和谈这件事情办成了也就行了。但此时曹利用却告诉真宗,岁币只有三十万两,心情处在低谷的真宗立马高兴起来,大肆封赏了曹利用。7.

引用一句话:光靠金钱,买不来和平,光靠战争,更换不来和平。

澶渊之盟让大宋从战争之中脱离出来,休养生息,相比于每年百数万甚至更多的军费开支,对辽国的岁币并不算多,澶渊之盟和谈时的誓约之酒,留香百年。

来看看《澶渊誓书》中几条详细的规定:

——建立友好关系,诚信互助。

——每年绢20万匹,银10万两,不用专门派遣使者交割,大宋派人送到交界的雄州即可。

——两国结为兄弟之邦,宋真宗是兄长,尊萧太后为叔母。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逃犯遣送,互不容纳判亡,大宋的犯人跑到辽国被抓到,也要被遣送回宋处置。

——互不骚扰田土及农作物。

——所有边界城池如旧,双方互不增加边防设备。

此后116年,宋辽两国再未发生大规模战事。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和谐共处了一百多年,如此长久,中外历史罕见。而且,两国之间展开了频繁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边境的战场成了贸易的场所,使者年年互相来朝,汉人与契丹人共饮,宋朝的西北一片祥和。

辽兴宗耶律宗真喜欢绘画,曾经自绘肖像送给宋仁宗,并且希望也得到宋仁宗的一张画像,可惜宋仁宗的画像送到辽国的时候,辽兴宗已经病逝,于是辽国皇室就把仁宗的画像和辽兴宗的肖像挂在一起,供奉在宗庙内,子孙世代朝拜。宋辽关系自澶渊之盟后,和谐如斯。

澶渊之盟是美酒,它实实在在给宋朝带来了发展机会,腾出手来搞经济,据统计,宋真宗登基之初,宋朝国家财政2224万贯,户口451万;到了宋仁宗登基时,真宗给继承者留下的,是15000多万贯的财富,867万的户口。真宗在位25年,财富增加了七倍,占当时世界比例的百分之六十七。电视剧《清平乐》中展现的宋朝小康生活,有赖于真宗时期的遗产。

澶渊之盟后不仅经济的发展井喷,人才也迅速增长,真宗在《劝学篇》中写道:“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范仲淹、晏殊在真宗时期渐露才华,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名臣在真宗时期出生,可以说,真宗给后面的继承者们留下了一个庞大的人才库,为宋朝的文化巅峰奠定了基础。

契丹人前往互市8.

宋朝有个外号,叫“送”朝,说的就是这年年纳贡之事。澶渊之盟开启了宋朝退让的先河,岁币更是成了大宋的掣肘,辽国在后期动不动就要求增加岁币,而且自恃武力强大,多次强行充当宋与西夏战争的调停者,屡屡干涉宋对西夏的征讨,宋被澶渊之盟的友好条约牵制,很难对西夏集中全力。

庆历年间,宋军败于西夏,辽国出面调停,责备西夏,但同时要求宋增加岁币,最后名臣富弼出使,以增加当年岁币告终。熙宁七年,宋人误入辽界,辽人以此为借口,要求重新划边境三个州的地界,宋朝退让。

所以看出,澶渊之盟虽然让宋朝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带来国防的安全,更没有给宋朝带来尊严。宋朝文学昌盛,自然秉承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理念,对于与契丹人称兄道弟,不少宋人充满了耻辱感。“城下之盟,《春秋》耻之。”宋朝民众对于朝廷向辽国交纳岁币,也感到分外羞恨。

王安石认为,澶渊之盟以后,宋“忘战去兵”、“武备皆废”,乃至于武官竟然在朝堂之上受到排挤、鄙视,文武之间爆发剧烈的冲突,这为宋朝的衰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国虽大,好战必亡。”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澶渊之盟是美酒还是毒药,争议很多,但宋朝后期的软弱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军不强”是对宋朝的一致认知。

但无论怎么说,历史的车轮已经滚过,宋、辽已经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包容的海纳百川才是历史的潮流,站在新的起点上回头看,历史盘根错节,一丝一线都是时间的沉淀。不必纠结对错,但要跳出来去全面看待,历史上那些灾患面前的勇气,那些艰难困苦中磨砺的经验与智慧,将始终是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最珍贵的宝藏。

本文参考文章:《大道兮低回——大宋王朝在景德元年》

《中国皇帝全传·宋真宗》

《澶渊之盟·和平降临背后的故事》

#辽宋夏金#五代十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