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刘继忠 ■见习记者 刘小玉/文 受访者供图
11月23日,小雪节气,伴随着低气温,一群读书爱好者从四面八方齐聚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方所乡村文化书店,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
想要解答“什么是乡愁”是异常困难的。人们会说是儿时的味道、是童年的山水和乡邻。其实乡愁只有离开了才能体味,心中最不能割舍的那份就是。
“大树空间”创始人、作家、“归乡”运动发起人张娇,散文随笔作家、专栏作家和文化学者何频携新书与读者分享他们的“乡愁”。张娇的乡愁是乡村里的那份手艺,是坚守土地,辛勤劳作的手艺人。何频的乡愁是山间田野的一草一木,是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季节吃食。他俩都用文字记录下这些,写成了书,一本是《行走的书店》,一本是《蒿香遍地》。
《行走的书店》,是一本成长之书,她记录了张娇在“非遗”路上的种种收获。从创办“大树空间”郑州书店,六年的时间,她带领着众多家庭足迹遍布河南、探寻美景美食,重温“非遗”之路,同时把民间的“非遗”物产带给城里人,由此把城市与乡村紧密地连在一起。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纽带,一位“链接者”,把河南民间的一些好味、精美的手工艺品、自然有机的农产品带到城市中来。通过这些“故乡的味道”,做到文化的传承。
现场嘉宾对于何频的《蒿香遍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株株普通的乡土植物融入了对家乡的热爱,以文人情趣书写中原草木,生动有趣让人念念不忘。书里以黄河两岸一年四季的野菜和蔬果为记录、考证和抒情对象,普及久远古老的博物知识传统,兼及乡愁。当然,它不止是怀旧,也是一份反映土地、社会和景观变迁的另类记录。
天气虽冷,但嘉宾和读书爱好者的讨论却是热火朝天,分享的过程也吸引了附近的小朋友前来参加,孩子们瞪着探索的大眼睛,仿佛早已融入了这份“乡愁”。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作家乔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焦作市作协主席、作家韩达,诗人、评论家、资深职业出版人单占生,书籍设计师、多届“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者刘运来等参与了此次读书分享会。
分享会结束后,参会人员一起参观了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乡村文学,以及修武县文化古迹及乡村美学景点:宰湾村党建综合体——汉献帝陵——沙墙村党建综合体——百家岩竹林七贤隐居地。
据了解,此次读书会的举办地大南坡村,是一个涵盖了美学实践、文化发掘、社会美育、自然教育、地方营造、建筑景观以及展览出版、产品与空间创新等各种活跃动能的联合体。自2016年修武县委县政府探索“县域美学”的发展道路以来,在不断聚合当地历史与文化资源的情境下,大南坡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由策展人左靖广泛邀请来自区域内外的设计与思想力量,以在地营造的方法,参与乡村的社会与美学实践,激活本村和周边村落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回应当下生活与在地发展的需求。
目前,大南坡已经建成大南坡艺术中心、碧山工销社(焦作店)、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社区营造中心、自然教育基地、山居院落式民宿以及村落景观提升等内容。
【人物名片】
何频:本名赵和平,河南修武人,散文随笔作家、专栏作家和文化学者。出版有《羞人的藏书票》《只有梅花是知己》《文人的闲话》《茶事一年间》等多部作品。
张娇:“大树空间”创始人,作家,“归乡”运动发起人。曾担任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魅力河南》栏目制片人。2013年创办独立书店“大树空间”,通过“大树读书会”宣传、推介河南文学、河南本土作家。2014年开始关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省内多位知名作家共同发起了一场名为“归乡”的运动,带领大家行走乡村保护非遗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传承民间手艺。
乔叶:河南修武人,中国作协会员,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散文集《天使路过》《深夜醒来》《走神》、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等作品多部。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北京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以及中国原创小说年度大奖,首届锦绣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2010年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获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以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韩达: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焦作市作家协会主席。先后发表过社科专著《人类的情绪》、长篇小说《传道红尘》《菩提树》和散文集《守望理想》《心上的风景》等作品。
单占生:诗人,评论家,资深职业出版人,原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编审。郑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河南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著名诗歌理论评论家。
刘运来:书籍设计师,多届“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者。16年开始设计出版《笺谱日历》至今已出版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