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在元代的发展基础上,将其推向了一个高度,令其发展到鼎盛。明代青花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有洪武、永乐、宣德,中期有成化、弘治、正德,晚期为嘉靖、隆庆、万历,各时期的青花不尽相同,其中属早期永宣青花比较突出,可以说代表了明代青花的最高水平,因为永宣青花使用的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绘画。
这种青料发色明艳,色泽深沉浓丽,由于含铁质较多,在瓷胎上作画用料多的地方烧成后往往出现黑蓝色带有锡光的斑点,成为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独具的特点。但永宣青花风格截然不同,永乐的柔美,宣德的雄浑,刚好是一刚一柔;中期的青花都是用国产的平等青绘青花器,这种料呈色灰蓝,色泽淡雅;晚期采用回青料绘制青花,这种钴料烧出后兰中泛紫,幽青可爱。如果从陈设的角度考虑的话,中期成化的青花应该更适合用于花器插花、栽种花木陈设,因为成化的青花虽不及永宣青花的浓艳,但它犹如淡雅的水墨画,例如在明张谦德《瓶花谱》的品瓶就有考证:“贵磁、铜,贱金、银,尚清雅也”。
可见当时用于室内陈设的花器崇尚清雅者。斗彩是成化时期的杰作,在明代就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它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相结合的新纪元,但从出土资料发现,斗彩在宣德时期就已经相当熟练了,而成化时期更加精致,在明代文献并没有“斗彩”一词,那时无论是釉上之彩,还是青花与釉上诸彩兼有的瓷器,都统称为五彩,“斗彩”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清代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当时记载:“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人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成化斗彩所施的色彩极为鲜明。
有鲜红、油红、鹅黄、杏黄、蜜蜡黄、姜黄、水绿、色绿、孔雀绿、孔雀蓝、葡萄紫、赭紫、奼紫,瓷器的釉上彩一般都有三四种,有的釉上彩颜色达六种以上,但也有用青花双勾轮廓线,线内仅填一种颜色的瓷器,例如成化“斗彩蔓草纹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不管是从传世还是出土的成化斗彩瓷器来看,瓶类器罕见。釉色白中略泛灰,釉上再按青花轮廓线填以淡绿彩,此瓶将一般用作边饰的蔓草纹作为主题纹饰,亦属创新之举。淡描青花与单一的淡绿色彩搭配,显得格外清新雅致。“斗彩蔓草纹瓶”与《红楼梦图咏-晴雯》中长桌上摆放的瓶器纹饰与器型相似,但从中可以观察到此瓶器内并未插花。
说明此种瓶器应该是观赏类的花瓶。其它装饰,明代陶瓷花器的装饰除了纹饰装饰和釉彩装饰外,还有其它装饰,比如通过捏、雕、印、刻的肌理装饰,多种装饰技法相结合的综合装饰等。肌理装饰就是陶瓷器皿在上釉和烧成之前于坯体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坯的装饰。这种方法从原始陶器出现时就开始被采用了。它是一种最古老的装饰技法。它的技法主要是雕、印.刻、划等。这些技法运用得当可以产生极为丰富的装饰效果。肌理装饰发展到明代更是丰富,许多陶瓷花器都运用了此技法进行装饰,青釉刻花瓶、青釉划花长颈瓶、青釉印花海棠口瓶、青釉镂空缠枝花卉纹梅瓶,这种装饰技法的使用。
促使此瓶不适用于插花,仅限于观赏,所以属于观赏类花器。它们的肌理装饰分别用了刻、划、印、雕镂的技法,釉色青翠丰润,釉面光泽度强,温润如玉,非常适合文人书斋的陈设。综合装饰技法是将纹饰、釉彩、肌理各种装饰集于一身的装饰,此种装饰技法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明代最典型的应该是万历年间的五彩镂空云凤纹瓶,这件镂空云凤纹瓶不仅成功地运用了五彩装饰,而且以熟练的镂雕技艺,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
如此繁密的镂空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的工艺,反映出当时瓷匠们高超的技能,是万历时期官窑五彩瓷中的稀世珍品。陶瓷花器在明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陶瓷花器在明代不同陈设空间中的应用,任何一件器物置于环境中都不是孤立的,是与环境相融的,即意境之合,要达到意境之合,要遵循三大原则即境物和谐、色彩协调、构图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