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蓝皮书发布

2020-11-23新闻9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23日报道:由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博士生导师黄钢教授领衔撰写的《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2020)于2020年日前在上海正式发布。

《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2020)蓝皮书聚焦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状况,对289个地级以上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指数进行了系统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状况持续改善,不断向好发展。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仍然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差距不大,但西部边疆地区进步较快,表现不俗

根据蓝皮书的评价结果,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健康生活指数平均得分依次为61.03分、51.55分、50.70分,全国健康生活前50强城市中位于东部地区的高达33个,占总数的66%,位于中部地区的只有7个,占总数的14%,位于西部地区的有10个,占总数的20%。由此可见,东部地区的健康生活明显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大,这说明中西部地区在健康生活的建设上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后发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西部地区仍然落后于东部地区,但新疆、西藏、内蒙古进步较快。

城市健康生活评价50强中,新疆和内蒙古各有2个城市,分别是克拉玛依排名第11(2019年排名第28)、乌鲁木齐排名第39(2019年排名第110)、鄂尔多斯排名第2(2019年排名第3)、呼和浩特排名第28(2019年排名第19);西藏虽然没有城市进入前50强,但拉萨表现也不凡,排名第53位(2019年排名第78),接近50强。

省际健康生活评价结果显示:在31个省(市、区)城市健康生活综合评价中,新疆名列第13名(2019年是第8名),西藏名列第31名(2019年是第31名)、内蒙古名列第6名(2019年是第8名)。在31个省(市、区)经济保障评价指数排名中,新疆名列第9名(2019年是第18名)、西藏名列第10名(2019年是第17名)、内蒙古名列第11名(2019年是第10名)。在31个省(市、区)医疗卫生评价指数排名中,新疆名列第2名,内蒙古名列第8名,西藏虽然排名比较靠后,但从2019年的最后一名上升到2020年的第27名,整整提升了5个名次。

上述三个区发展基础本来就较差,发展环境相对脆弱,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等因素的影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从评价指标来看,医疗卫生指数、经济保障指数、环境健康指数进步较快

根据蓝皮书的评价结果,对比最近4年来的发展情况,医疗卫生指数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约9.56%,位居五个一级指标首位。其中:2020年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的2.5人目标的城市有230个,较2019年增加了6个;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人及以上的城市有197个,较2019年增加了20个;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人及以上的城市有110个,较2019年增加了16个;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人及以上的城市有47个,较2019年增加了2个;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6人及以上的城市有27个,较2019年增加了4个;全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20年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平均达到3.756人,较2019年增加了0.161人,超过了《“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的2.5人目标。2020年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数达到《“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的3.14人目标的城市有80个 ,较2019年增加了20个;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及以上的城市有42个,较2019年增加了4个;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数达到5人及以上的城市有26个,较2019年增加了7个;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数达到6人及以上人的城市有15个,较2019年增加了8个;但2020年,全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数平均达到2.79人,较2019年增加了0.23人,高于世卫组织提出的每千人口应有2名护士的标准,虽然还没有达到《“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的3.14人目标,但进步较快,医护比倒置的局面逐年有较大改观。

上述情况说明这几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得到加强,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政府以最快速度与最小代价遏制了疫情的蔓延,这正是对我国制度体制优势与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佐证。

经济保障指数平均增长率约为5.54%,位居五个一级指标第二位,其中东部地区经济保障指数平均增长率约为5.18%,而中西部地区经济保障指数平均增长率约为5.58%,中西部地区经济保障指数的平均增长率高于东部地区及全国城市的平均增长率,这说明国家持续高度关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2020年又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成效显著,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经济保障越来越扎实。

环境健康指数的得分均值高于其他指标,虽然环境健康指数的差距系数为15.73%(2019年为17.26%),由2019年的区域差距最大变为区域差距第三,说明虽然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环境问题,但是近年来国家上不断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主要污染指标都得到了持续的改善。蓝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的城市有152个,较2019年增加了17个;垃圾处理率达到99%的城市有188个,较2019年增加了27个;垃圾处理率达到95%的城市有234个,较2019年增加了19个。环保重点城市中PM2.5平均浓度小于35的城市有24个城市,较2019年增加了7个;小于40的城市有35个,较2019年增加了7个;小于50的城市有66个,较2019年增加了9个。2020年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300天的城市有34个,较2019年增加了1个;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250天的城市有70个,较2019年增加了3个。这充分说明我国生态治理、精准治污成效巨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水青山、蓝天常在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上海市城市健康生活指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蓝皮书显示:上海市连续4年城市健康生活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国第二,稳居长三角第一;生活垃圾处理率连续2年达到100%,稳居全国第一;经济保障指数和文化健康指数稳居全国第二;人口发展指数稳居全国第三,其中人均期望寿命稳居全国第一;公共服务指数跃居全国第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