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东辽“这地儿”专帮群众解“疙瘩”

2020-11-23新闻16

原标题:东辽“这地儿”专帮群众解“疙瘩”

东辽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调解员为群众答疑解惑。

“如果长者去世,又与子女不在一个户口上,是否享有继承权?”10月15日一大早,一对年轻夫妇因为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继承问题,苦恼不解,来到了东辽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室。

“来!你们仔细瞧瞧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如果长者去世,子女与其户口不在一起的话,是不享有继承权的。国家有明确的规定,这回明白没!”调解员耐心地对这两位来访者解释着……

“都说县城有个专门为咱老百姓解决‘疑难杂症’法律问题的地儿,今天来了果然没失望,‘专家’的解答,打开了我们心里的疑惑。” 听完了人民调解员的解释,小两口感慨地说。

这就是东辽县把“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运用到社会治理领域——县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

在农村,经常有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但如果当事人“气儿”不顺,小疙瘩就可能积成大疙瘩,有的甚至发展成激烈矛盾或司法案件。为加强平安建设、打造群众诉求化解的“主阵地”,今年8月17日建成的东辽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围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突出访源治理、诉源治理、人民调解“一站式”为民服务的宗旨,化解百姓诉求,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承诺。

在东辽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井然有序的办事窗口、人性化十足的室内设计。服务中心有取号机,共设置了信访综合、政法综合、人民调解等6个服务选项,导引服务台工作人员根据群众诉求指导取号。东辽县政法委副书记孙玉臣说:“我们这里就好似医院一样,‘挂号’就诊,引导分流。” 为让群众少跑路,给当事人提供便利、高效、优质的服务,该中心按照“111”平安模式建设要求,采取“268+N”的方式进行功能分区,设导引服务台、警务工作台2个,信访综合、政法综合、人民调解、诉讼服务、法律咨询、综合服务接待窗口6个,信访接谈室、信访调解室、人民调解室、行政司法调解室、法律服务室、纪检监察接待室、审判(仲裁)庭、指挥研判中心等功能室8个,多元化解,打造出一站式矛盾纠纷高效处置平台。

“化零为整。散落在各部门的基层治理力量被整合到一处,解决了以前各部门互不统属,对复杂矛盾纠纷容易推诿扯皮的问题,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再也不用走‘冤枉路’、进‘多个门’了。”孙玉臣一语道出中心成立的初衷。

为高标准打造好这一创新平台,该中心采取“专职机构+派驻机构”模式建设,通过部门常驻、轮驻相结合的方式,集成提供接访、诉讼、调解、仲裁、行政和公共法律等服务,实现诉求事项的“一站式联合接待、一揽子调处化解、一条龙服务群众”,营造出矛盾纠纷“不升级、不激化、不上行”的良好态势。“相比以往,我们进驻中心后不但能方便部门间沟通,大大提高办案效率,同时还能借助多部门力量,提前介入、化解矛盾,减小、减少矛盾的升级。”行政司法调解室负责人说。

该中心根据县里的实际情况,在N个特色功能室设置上,又专门设立了特色调解室,请来从事农村土地纠纷化解工作的“土专家”接待、调处,为便于对涉法问题及时进行调处,特设立了派驻法官接待室。在这地儿,一旦出现矛盾纠纷,就有人民调解员、专业律师、调解专家等介入调解,及时把各种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事半功倍。

东辽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已成为群众遇事有处说理、有人评理、有组织处理的地方,使很多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孙玉臣表示,东辽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还要将阵地前移,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到“最后一米”,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服务中心真正建设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来源: 辽源日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