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年号武德元年。这一年,是一个奇特的年份,因为这一年的中华大地上,有二十多个割据势力和年号。这一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大业十四年,隋恭帝杨侑的义宁二年,东都的杨侗也在王世充的拥立下称帝,号皇泰元年。
还有遍布各地的大大小小的首领各有各的称呼:陇西的秦帝薛举号秦兴二年,河西的凉帝李轨称安乐元年,马邑的定杨天子刘武周号天兴二年,河北的夏王窦建德称五凤元年,朔方的梁帝梁师都称永隆二年,魏县许帝宇文化及号天寿元年,江南梁帝萧铣称凤鸣二年……
这么多眼花缭乱的年号,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淘汰,最终只会剩下一个,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隋末破碎的江山,是如何一个个被统一的!
杨广:山河破碎风飘絮,诗酒美人都成空
公元618年,东都的春天阳光明媚,草长莺飞,万物生长,就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五十岁的隋炀帝杨广结束了自己生命,随着轰然倒塌的隋朝大业一起被埋葬。
从大业十二年初,杨广就扔下了烽火连天的中原,如鸵鸟般龟缩在风花雪月的江都,不管山河破碎,不问社稷覆亡,只看见眼前的美酒、美女和良辰美景奈何天!
大业十四年,五十岁的杨广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此时的他已然知道无论此时如何逍遥自在,也无法逃脱即将到来的命运。每当宿醉乍醒,杨广总是身着长袍,一遍遍游走在一座座美轮美奂、雕梁画柱的亭台楼阁间;又或者是长久地驻足在镜子前,看着镜中自己饱满的额头,挺拔的鼻梁,然后似笑非笑的对自己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直到他的亲信令狐达等人全副武装地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知道他的生命、江山、美景和诗歌都将随着他走向终结。
就在刀斧即将加身,这个帝王仍然想维持他最后的高贵和尊严:“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岂能用刀砍?拿鸩酒来!”然而已经没有人买他的账,丝缎勒住了他的脖子,这位末代帝王的一生,就这样终结。
可以说,在隋唐朝代的更替中,李渊并没有和隋朝真正的正面接触和交战,而是在隋朝灭亡的基础上,平定了一方有一方的割据势力,将支离破碎的河山重新连接统一在一起!李密:英雄无奈陷泥潭,回天无力终消散
已经围着打了几个月,面对近在咫尺、触手可得的东都,李密很无奈。因为他也曾经劝叛隋的杨玄感放弃洛阳,而此时的他,即使知道西进关中时最好的,却依然做了和杨玄感同样的选择。
从一个穷困潦倒的落魄贵族,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心机和些许的运气,一步步地夺去了瓦岗的政权,成了拥有数十万雄兵的一方霸主。李密很清楚,看似强大的瓦岗,并没有完全被他掌控,体系也没有那么稳固。山东起家,盗匪出身,让这支部队虽然战力强劲,却缺乏一支精兵所必须的凝聚力。如果此时放弃攻打东都选择西进,那么自己很有可能丧失对瓦岗的领导权,而内部的各个首领也会因为内讧而自相残杀。
为了稳固瓦岗政权,李密选择诱杀了曾经的瓦岗首领翟让,这种高层之间的权利斗争,让原本不稳定的集团,矛盾愈演愈烈。军中旧部人人自危,忧虑和恐慌如同瘟疫一般蔓延,虽然战力依然强劲,但败亡的危机已经悄悄地生根发芽。
大业十四年,刚刚击溃了宇文化及的十几万大军,得到了众多精锐,李密就迎来了和王世充的终极对决。最终,处于断粮绝境的王世充大败李密,兵败如山倒,瓦岗众人瞬间分崩离析,穷途末路的李密无奈地投降了关中李渊。
然而品尝过权利的滋味的人又怎么能安于屈居人下。在长安当了一个月的光禄卿,李密决定重整旗鼓,可是李渊又怎么能容忍他这样的举动。
当复而叛唐的李密被重重包围在白雪覆盖的山涧之中,唐兵的刀砍向他的脖颈时,一个曾经驰骋中原,号令四方的英豪,走向了他人生的终点。西秦薛举:君王卧榻旁酣睡,天不假年逐出局
西秦政权是大唐王朝在关中最大的威胁,武德元年七月初九,薛举在浅水原(陕西长武县)大败刘文静,并将唐军的尸体堆成一座高台,以此炫耀军威。
然而连上天都护佑李唐政权,一个月后的八月初九,薛举就病死了。儿子薛仁果继位,这位新的掌权人刻薄寡恩,与薛举的老臣多有不合。
实力大减的西秦自然不是领兵前来的李世民的对手,薛仁果的部下阵前缴械投降,万念俱灰的薛仁果开城投降,唐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个从起兵到败亡仅仅一年零七个月的政权消灭。
河西李轨:人心离散败局定,一人一族收西凉
大业十三年,李轨自武威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李渊欲招降,便下诏称他“从弟”。李渊大怒,只是此时强敌环绕,无暇分身。
此时一名叫安兴贵的朝臣自告奋勇请求前去西凉,游说担任西凉户部尚书的弟弟安修仁归降。安兴贵世代居住凉州,是本地有名有望的大族,对当地的汉人和夷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族中有数十人在西凉王朝身居要职。
回到武威的安兴贵被李轨封为左右卫大将军,安兴贵试探性地劝降李轨失败,于是和安修仁联系安氏家族在两周振臂兵变,组织了一直汉夷混杂,人数众多的军队,以礼堂朝廷的名义攻击武威。
安兴贵猛烈地攻击很快摧垮了西凉军队,最终生擒李轨,自此河西宣告平定。
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意气风发向关中,不敌秦王扫千军
刘武周与窦建德二人几乎是同时向李唐发起进攻,刘武周横扫河东占领太原,窦建德进军河北,迁都洺州。在这危急时刻,李世民率领大军抵御强敌。
在柏壁(山西新绛县)与率领刘武周主力部队的宋金刚对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李世民稳如泰山;直等到孤军深入的宋金刚粮草不济撤军之时,唐军则紧追不舍,两天之内追击二百余里,大大小小几十战,战战告捷,直打的宋金刚全军覆没。血本无归的刘武周只得流亡东突厥,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利往,如今毫无利用价值的刘武周,最终还是惨死在异族刀下。
王世充,是李世民挺进中原的第一站。面对声势浩大的唐军,王世充下属二十多个州全部归降。迷茫的王世充最终被逼困守洛阳,虽然洛阳防守坚固,但是王世充知道,洛阳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他把最后的一线希望,全部寄托在窦建德身上。
窦建德深深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他依然按兵不定,静静地等待着两败俱伤的最恰当时机,准备坐收渔利。面对两方强敌,李世民亦是放手一搏,决定“围洛打援,两线作战”。
这位百年不遇的军事奇才、年轻的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人的精锐骑兵,在虎牢关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窦建德兵败被俘,无力再抵抗的王世充无奈开城投降。
曾经的宏图霸业犹如泡沫般破碎在他们面前,而胜利者李世民收获了他最辉煌的成就;大河南北经过多年的战乱,迎来了短暂的太平。萧铣:自毁长城众心离,从容赴死唯叹息
萧铣,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是当李靖率领唐军秣马厉兵,准备全力进攻时,他却在裁撤军队、诛杀旧臣。因为他认为,那些跟随他起兵的故旧们总是以开国元勋的身份自居,目无朝廷。所以萧铣以“天下太平,发展生产”为理由,想让那些骄兵悍将统统解甲归田。
不愿交出兵权的将领们不由生出反叛的心思,多疑的萧铣不得不杀了一个又一个,这让萧梁王朝陷入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局面。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王朝迅速瓦解,萧铣却无能为力。
自知无力回天,萧铣率领带着百官主动投降,以求换取全城百姓的平安。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萧铣在执政和军事能力上远不如其他割据势力,但是在即将败亡的最后时刻,他并没有想着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是考虑如何避免所辖百姓遭到屠戮。
这样的一位统治者,以他最后的一丝理性和良知,在短暂而又灰暗的五年国史中留下了一抹鲜亮,因此一点,也值得后人的赞叹。尾声
尽管此时天下的烽烟还没有完全平息,未来的战火也不会停歇,新生的大唐王朝还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危险和考验。但是,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年号终将会一个接一个地被淘汰、被终结,历史也终将回归统一。
这片经历战乱和沧桑的中华大地,终将被新的王朝照亮,生机勃勃的大唐王朝犹如初升的旭日,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呼之欲出,等待着书写出一个光芒万丈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