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仅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新发布的官方数据还显示,中国在印度整体进口额中的占比从上个财年的13.7%增长到截至9月之前6个月的18.3%。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印度的进口性质相关,印度的进口产品中有超过一半用于制造制成品。莫迪的口号或许朗朗上口,却难以付诸行动。
今年以来,印度推出一系列举措,旨在限制中企在该国的经济存在。但对31岁的印度商人萨米尔·塔达尼来说,事实证明,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是一项艰巨挑战。他的公司从中国进口铰链、锁扣等,用于制造高端奢侈手包,最终出口到欧洲。他说,若使用印度制造的这些配件,客户们可能将流失。“印度配件的质量与中国的没法比……如果手包上的金属品牌标识粗糙磨损,你还愿意用吗?”
印度一些行业的中国进口额今年出现下降,但这更多是因为疫情缘故,而非政府政策。桑托什·卡姆波的公司每年生产手包300万只。他说中国制造商在该行业占据统治性地位,“目前进口几乎降到零,但原因是受到疫情严重影响。”预计一旦疫情消退,从中国的进口会很快复苏。
上周,印度储备银行宣布,印度经济连续两季度出现萎缩。尽管如此,莫迪最近依然宣称,印度经济已走上复苏之路。新德里似乎下定决心走自力更生之路。在印度缺席15国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后,印度外长称,印度决定不参加这一贸易协定,继续实施“自力更生印度”政策,以夯实国家的全面实力。
结果是,印度的贸易商和制造商陷入更深的危机中。一位匿名印度贸易商说,印度的小企业受伤害最深,“政府让我们不得辞退员工,却没提供任何帮助或刺激措施。当我们需要救助时,得到的却是贷款被暂停”。
卡姆波表示,需采取更多举措让政府的口号落到实处,“要求消费者购买本土产品还不够,还需要推动国际品牌对印度制造有信心。”没多少人相信,仅凭喊喊口号就能达到自力更生。对印度一些贸易商而言,这连个新概念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