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作为长江首城的宜宾市,全力推进大学城和科创城“双城”建设,为宜宾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智力支撑。
最新数据显示,宜宾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产值已达41亿元,这比两年前企业刚落户宜宾时翻了近3倍。在副总裁卢平看来,面临疫情冲击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正是源于当地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副总裁 卢平:以前我们核心的技术、研发团队都是100%从深圳、沿海过来,现在可以做一个对比,(人才)本地化基本上超过了45%,人力资源的成本也得到了一定控制和显现,通过“双城”建设我们确实受益匪浅。
2016年,宜宾通过招大引强,一批批智能终端、智轨电车、新能源汽车、锂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相继落地,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创新动力。然而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人才智力支撑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宜宾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 刘志慧:2016年以前,宜宾只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规模只有2.5万人,产业研究机构更是少之又少。
为补齐宜宾人才短板,当地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开始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之初为克服地方财力不足的矛盾,当地又创新实施“三个三分之一”土地整体开发模式。
宜宾市科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明亮:三分之一用于大学教学科研,三分之一用于基础设施配套,还有三分之一用于市场化的开发运营,通过城市经营收益来推动“双城”建设,有效地减轻了财政压力。
记者 任昌宇:这里是占地550亩的宜宾科技创新中心,该中心也是整个宜宾科创城的核心承载区,在这个中心内建有院士楼、专家楼、人才公寓等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中心2019年3月份建成到现在,目前已经有2家院士工作站和12家产业研究院入驻。
今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将自己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宜宾。如今工作站正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推进建设成渝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 华剑锋:从电池材料、单体系统到整车,整个产业链布局是非常完整的。我们希望通过3-5年,建设成为一个全国,甚至国际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平台。
另一边,大学城的建设吸引了20所高校与宜宾签订合作协议,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多家高校在宜宾建立分校。如今,宜宾高校数量增至12所,在校大学生达到7万以上,校企合作正有序在开展。
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副主任 胥宏:每一个专业均建有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这些顾问、专家及时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帮助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宜宾“苏格科技园”手机整机制造基地,企业核心的研发团队技术人才一半以上都来自宜宾大学城输送。
宜宾市天珑通讯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助理 黄英:宜宾的大学城就像是一个人才储备中心,每年因为这些技术人才的加入,我们的产品更新率至少能够维持在10%以上,成本也能够节约20%。
如今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的“双城”,一期12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开发,在解决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和技术缺乏问题同时,也进一步在助推了宜宾产业转型升级,一批产业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得以迅速加强。宜宾新兴产业产值从2017年的25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00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三年提升9个百分点。
宜宾市双城服务局局长 赵兵兵:下一步宜宾将全力以赴推进产研院与企业、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力争“十四五”末全面实现10所普通高校、10万大学生和10所高职院校、10万高职生的两个“双10”目标,推动宜宾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