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家芬)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楚雄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受到表彰。
一时间,“楚雄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市民纷纷点赞,全州上下群情振奋,感慨万千!
三年创城争朝夕,一朝圆梦共韶华。楚雄市“首创既成”,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文明的脚步一旦扎根,城市就产生了无限的动力与蓬勃力量。走在鹿城街头,整齐干净的道路四通八达、车辆通行有序;虽寒意袭人,可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和彝海公园仍绿色盎然、景色宜人;串联着公园、水系等重要生态空间的健康步道有序穿插于城市之间……
这里孕育的蓬勃生机,来自这座城市每个人踏实幸福的底气,来自这座城市始终信守的人城和谐的文明底色,来自这座城市坚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民惠民的初心。
高位强力推动
州市联动“一盘棋”
在楚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初,州委书记杨斌明确要求:“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协同推进,举全州之力支持楚雄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创文”攻坚的号角吹响,州、市党委、政府聚力高位推动,州委、州政府及时成立由州委书记和州长任双组长、州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州级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与之呼应,楚雄市建立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指挥长的工作指挥部。自上而下,“一条线指挥、一张网创建、一盘棋联动、一把尺考核”的中央和省、州驻楚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楚雄市共同“创文”的强大合力迅速凝聚。
州委、州政府首先印发《强化州市联动推进楚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形态、业态、神态、生态“四态兼备”,建立健全州市一体化挂牌督战责任、资金保障、动态巡察督查、资源共享、宣传动员、成果运用“六项机制”,全面推动实施城市建管内外兼修、文明实践常抓常新、文明城市共建共享、市民素质全面提升、城乡文明全域创建“五个专项行动”,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环境整治、交通畅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民素质提升“八大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特质、品质、价值和颜值,进一步释放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楚雄市画好“路线图”,制定《楚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楚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纲要》和年度创建实施方案。定好“时间表”,以“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达目标”工作思路谋划推进“创文”工作。
州级34名实职副厅级领导挂牌督战、市级39名实职副处级领导包片负责29个社区的“创文”工作,29支“创文”工作队深入社区开展工作,州级102家、市级101家结对共建单位,驻楚机关企事业单位挂包社区。压紧压实“管部门就要管创建、管行业就要管创建、管工作就要管创建”的“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对“创文”主责部门及社区实行问题起底、责任倒逼、整改销号“三个清单”管理。州、市包片领导“一竿子插到底”,直面问题、动真碰硬。
补齐民生短板
提升品质“塑新城”
楚雄市东兴农贸市场地处市中心,过去这里规模小、交易场所拥挤,脏、乱、差问题突出。“通过改造后,市场统一进行水电、排水设施改造,置换防水地板,新建摊位操作台,通过道路硬化实现家禽、水产区域污水不外流不污染路面。”楚雄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科科长卢丽芳介绍,市场内还设置了36个监控摄像头、农残检测室、消费维权服务站。
“除了经营环境整洁有序之外,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安全感大大提升,我们收摊后一些留在摊位上的小工具不会再丢失了。”市场鲜肉经营商户郭毅梅用亲身经历表达了市场改造前后的明显变化。
东兴农贸市场改造是楚雄市积极回应市民对美好城市生活新期待的一个缩影。3年来,楚雄市从影响面大、普惠性高、群众需求强烈、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关系最直接的领域抓起,结合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大力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区治堵保畅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了“城市建管内外兼修”,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突出解决市民衣、食、住、行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多方筹集资金补齐道路、停车场、环卫、亮化、绿化等市政设施短板,围绕市民“菜篮子”抓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围绕市民“更宜居”抓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围绕市民“更便利”抓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区公厕达标和农村“厕所革命”、科学施划停车泊位等工作。
补齐精细管理短板,深化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以“定人、定点、定段、定时、定责”管理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制度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常态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当先”电视直播活动,与电动车协会和全市电动车销售商联动推动“一盔一带”落实,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和文明交通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度推动“河长制”、“街长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地见效。
便民利民惠民 建好城市为人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楚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以人民为中心”是始终不变的追求。
从群众期盼的美好生活做起,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抓起……楚雄市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全州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州委“1133”战略,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全面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环境整治、交通畅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八大工程”,将“门前三包”“街长制”“河长制”等作为解决“创文”问题的重点工作,持续深入推动。
“需要热水吗?我帮您接。”“没带雨伞吗?这里有,您拿去用。”“手机没电了,这里可以充电!”“谢谢你们帮忙寻找走丢的小狗……”在楚雄市开发区市民广场旁,小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除了为群众提供日常咨询和服务外,志愿者主动服务,及时帮助解决过往市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文”中,楚雄市注重处理好大节与细节、软件与硬件、局部与全域、管理和治理、靠民和惠民、面子与里子、平时和评时的关系,狠抓日常、严管平常,实现精准精细、常态长效,全面提升创建内涵和质量,“创文”举措、“创文”实效,群众耳濡目染、感同身受,满意度、获得感持续增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来,楚雄市投资20.78亿元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1个,新建健康步道62.3公里,新增城市绿地63.75公顷,志愿者超过9.9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100余场次……如今,市民能切身感受到“鹿城”由内向外发生的巨大变化,这座城市文明的轮廓日渐清晰。“以人民为中心”,楚雄市夯实“硬件”基础,打造“软件”设施,托起“品质”城市文明的新高度。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工人昼夜施工、交警在风雨中值守、深夜环卫工人辛勤劳作、鹿城被“红马甲”激情点染……市民“议创建、助创建”氛围日渐浓厚,创建热潮逐浪高涨,群众关心关注的环保、安全、出行等民生工程建设硕果累累,以城市为龙头的政务、市场、人文、文化、生活、社会、生态环境极大改观,展示着“创文”的意义、变化和成果,诠释着建设群众满意的高品质文明“鹿城”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