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人体就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内联六腑、五官、九窍、五体、五志、七情,外合自然界五方、五时、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的有机整体。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生化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而称为“神脏”,又与实践、空间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五脏虽然各有所司,但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本期讲堂,我们一起学习关于肝的中医知识。
肝,是人体极其重要的脏腑,心是人体的“君主”,那么,肝脏则是我们人体的“将军”。《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将肝脏比作将军,强调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侧斜肋之内。
肝五行属于木,性喜条达,喜舒畅,故而气郁者肝脏最先受影响,从而导致肝郁,继之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一、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从而可以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的生理功能。
肝气主升、主动,通过这一特点,来维持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假若肝失疏泄,则气郁胸中,多见闷闷不乐,悲伤欲哭,胸胁胀痛不适。另一方面,肝疏泄太过,则见其升发太过,肝气上逆,表现为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至咳血、吐血,严重者更有昏迷者。
无独有偶,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同样离不开肝的疏泄作用的促进。肝主疏泄的作用正常发挥,才能保证全身气机调畅运行,使得脏腑经络之气运行畅通无阻。
这边强调一个肝主疏泄特殊的作用: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
女子排卵以及月经来潮,男子排精等相应的生理活动,与肝脏密切相关。尤其是肝脏的疏泄功能。《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指出男女排精排卵,是肝肾之气的闭藏与疏泄作用相互协调合作的结果,一藏一泄,协调有序的保证精卵有度排泄。避免其排泄过多损害肝肾之精,另一方面,避免其排泄过少,造成精瘀于内。
女子月经来潮亦是如此,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月经周期正常,月经按时来潮,经行通畅。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则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甚至是痛经,闭经等。肝脏对女性生殖尤其重要,因此有称“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说法!
二、肝主藏血
肝主藏血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机能。
肝脏贮藏充足的血液,能够化生和涵养肝气,使肝气畅达调和,发挥其正常的疏泄功能,防止疏泄太过或不及。《素问·五藏生成》里面论述:“人卧,血归于肝。”机体安静时,我们机体对于外周血液的需求量减少,部分血液归藏入于肝脏。反之,机体活动时,需要的血量增加,则肝脏通过肝气的疏泄作用,将其所藏之血向各个脏腑输布,以供其需要。
肝藏之血,为经血之源,是女子月经正常的保证。女子以血为本,故而肝脏对其尤为重要,肝藏血充足,才能保证月经按时来潮,经量正常,若肝藏血不足,则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肝的功能正常与否都可以在身体上反映出来。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所谓“望” 就通过对身体的一些小变化,可以察觉出健康与否。
1、肝在窍于目。
眼睛与肝脏联系密切,《灵枢·脉度论》也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眼睛之所以具有“视物功能”,全依赖于肝血的濡养以及肝气的疏泄。
肝经上联目系,经气亦可濡养眼睛。肝血充足,则眼睛才能发挥其视物辨色的能力。假若肝血不足,则双目干涩、视物不清;若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若肝风内动,则两目斜视、目睛上吊等等。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用动物肝脏来治疗目盲也是很好的例子。
2、肝在志为怒
肝与五志的怒相对应,在志为怒:愤怒、生气是人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正常表现。
《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一定限度内的情绪发泄属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大怒、急躁等太过的情志因素,对于机体而言,则属于不良刺激。肝气太过,则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表现为心情抑郁,闷闷不乐。
通常我们说“郁怒伤肝”,就是指的这个。平素应保持心情舒畅,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让自己的肝更好地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附着于骨二聚于关节,具有连接关节、肌肉,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
养筋脉而充润爪甲:经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说:“肝气衰,筋不能动”。可见,筋脉是依赖肝的濡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的。
肝血充足,筋脉得其濡,则强劲有力,屈伸灵活,反之就会出现筋力衰惫,四肢酸软无力,体倦身懒,肝病中经常见到这些症状。
总之,肝正是由于具备上述生理功能,才能保证其畅达自然之性,升降气机,周转气血,促进消化吸收,维持筋脉肌肉的营养,这些理论对于肝病的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
[1]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版[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