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乙肝表面抗原,自发或抗病毒后丢失,HCC发生几率同样低

2020-11-23新闻21

乙肝表面抗原清除是功能性治愈(临床治愈)的重要终点,但目前尚不清楚,一些慢性乙肝(CHB)患者自发性获得乙肝表面抗原血清清除与接受核苷类似物(NAs)抗病毒后是否有类似的临床结果。针对以上问题,中国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启动一项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表期刊《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消化药理学与治疗学)。

乙肝表面抗原,自发或抗病毒后丢失,HCC发生几率同样低

乙肝表面抗原丢失,已是当前肝病领域有望实现目标。那么,自发性表面抗原丢失和使用核苷类似物促使表面抗原丢失,两种情况的肝细胞癌风险是否相似?来自中国香港大学医学院消化系统疾病研究所、中国香港特区香港大学医学数据分析中心、中国香港特区香港大学医学与治疗学系研究人员比较了上述2种情况的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

研究方法如下:研究人员选取2000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香港的一个广域数据库中,识别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的成人慢性乙肝患者。排除乙肝表面抗原丢失前,有肝移植和或肝细胞癌患者。分析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共病、抗病毒治疗、实验室参数和肝癌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7124名已确诊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的慢性乙肝患者中:

平均年龄为58.1±13.8岁;4340名(60.9%)为男性;451名(6.3%)为肝硬化;5917名(83.1%)和1207名(16.9%)为自发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和核苷类似物(NA)诱导的乙肝表面抗原血清清除。其中,大多数患者在乙肝表面抗原丢失时,肝功能正常。与自发性乙肝表面抗原丢失患者相比,核苷类似物诱导的乙肝表面抗原血清清除率患者更为年轻,更可能是男性和肝硬化患者。

在4.3(2.2-7.6)年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随访中,分别有97名(1.6%)和16名(1.3%)自发性和核苷类似物诱导乙肝表面抗原丢失的患者发展成为肝癌。核苷类似物诱导的乙肝表面抗原丢失的患者,与自发性乙肝表面抗原丢失的患者具有可比的肝细胞癌风险(校正的亚分布风险比为0.75,95%CI为0.43-1.32,P=0.323)。

香港大学这份研究结果在倾向评分加权和匹配分析中仍然是稳健的。因此,研究人员得出最终结果是,在全港范围内,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的慢性乙肝患者队列中,无论是自发性的乙肝表面抗原患者或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实现诱导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的患者,他们的肝细胞癌风险同样较低。简单描述是,自发性或核苷类似物诱导乙肝表面抗原丢失后,发生肝细胞癌风险同样低。

小番健康结语:以上研究是由Geoffrey Dusheiko教授处理,在经过充分同行评审后被接受发表期刊《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消化药理学与治疗学)。研究人员包括Terry Cheuk‐Fung Yip 、Vincent Wai‐Sun Wong、 Yee‐Kit Tse、 Lilian Yan Liang、 Vicki Wing‐Ki Hui、Xinrong Zhang 、Guan‐Lin Li 、Grace Chung‐Yan Lui、 Henry Lik‐Yuen Chan、 Grace Lai‐Hung Wong(2020年11月22日首次出版)。

#消化疾病#乙肝#新冠肺炎_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