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来源:贵州学习平台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拦河建筑物的一级支流,是国家级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中国高档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赤水河作为云贵川三省界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沿川黔边界流至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后,纳桐梓河、古蔺河经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县与习水河相汇合后注入长江,干流总长436公里。
2013年,贵州省将赤水河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改革先河,先后通过开展流域生态保护红线、流域资源使用和管理制度、流域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保障制度、流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制度、合力整治农业农村污染、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制度、环境保护河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考评机制等12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生态补偿作为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一项机制创新,有力的支撑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善。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
关键词:生态补偿
建立赤水河省内生态补偿机制
为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4年贵州生态环境厅厅按照“保护者收益、利用者补偿、污染者受罚”的原则,研究制定了《贵州赤水河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补偿办法》”),并于同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毕节市和遵义市之间组织实施赤水河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按照《补偿办法》遵义市和毕节市通过水环境质量实施协议对赌,即跨界水质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水质标准,下游遵义市向毕节市缴纳生态补偿资金;反之则由上游毕节市向遵义市缴纳生态补偿资金,并专款用于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极大地调动了上游地区强化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7年“生态共享·发展共赢”中国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发展协作推进会,云贵川三省政协领导现场签订《云贵川三省政协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协作协议书》。
关键词:跨省协作
建立赤水河跨省生态补偿机制
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效果,持续推进流域生态环保改善,2016年,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在总结省内流域生态补偿经验基础上,按照《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16〕928号)的要求,贵州省研究起草了《云贵川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方案》,先后三次组织云南省、四川省环境保护部门对补偿方案进行研讨,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的大力支持下,三省就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方案的原则、范围、期限、目标以及资金筹集和分配考核等关乎各自利益的核心问题达成了共识,拟定《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以下简称“《补偿协议》”),于2018年2月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暨推动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工作会议进行现场签署。
《补偿协议》签署后,为贯彻落实协议约定,细化各省权责,三省共同委托生态环境部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施方案》,生态环境部科技财务司领导分别在贵州仁怀、四川成都先后召开五次生态补偿研讨会,重点对各省约定断面的水质目标、水质监测断面责任资金、权责划分、断面位置设置等关键节点进行讨论。经过长达10个月的讨论协商,最终于2018年12月三省达成共识,共同印发《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施方案》。目前云贵川三省正按照协议和方案的约定有序推进。
2018年11月25日,2018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发展协作推进会在毕节市召开。
关键词:三大变化
牢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通过赤水河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赤水河流域发生了三大变化。
一是破解了全流域长期存在的环境难题。赤水河作为三省界河,流域管辖范围纵横交错,长期以来存在上下游、左右岸之间产业布局、环境准入、污水排放标准、环境监管执法尺寸、环保资金投入力度的不一致,部分地区为此形成区域政策洼地,对赤水河水质改善和地区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影响。从目前水质改善程度来看,贵州省范围内赤水河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水质优良率达100%,跨省国控监测断面水质到达Ⅱ类水质标准,各支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但是从四川汇入赤水干流支流,却仍然为Ⅳ水质以下,工业企业污染源偷排漏排现象仍然累见不鲜。三省人民政府签署赤水河生态补偿协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省与省之间的相互约束和相关管制,为解决赤水河长期存在的环境监管难题探索了新的途径。
二是建立了“权责对等,合理补偿”的工作制度。云贵川三省人民政府将以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以改善赤水河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约定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横向补偿资金,并按照“权责对等,合理补偿”的原则,实施约定水质目标的分段清算,实现水质改善、水量保障的带来利益,水质恶化承担相应惩处,以此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三是重新构建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联防联控和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强化联合查处和打击,实行流域上下游环评会商及环境污染应急联动,促进三省之间关于赤水河流域保护的沟通协调,形成赤水河流域上下游统一决策、统一行动。四是建立合作共治,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贵州省协商云南、四川两省围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约束,坚持统分结合,协同发力,实施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约定每半年召开一次轮值会议,共同探讨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工作,落实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共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区域合作”的任务,促进赤水河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赤水河元厚红军渡口
通过建立赤水河跨省生态补偿机制,云贵川三省统一了共识,凝聚了合力,明确了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共同目标,有力的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2018年赤水河流域水质总体良好,所有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规定水质类别,出境水质断面稳定达到二类,获得“中国好水”优质水源地称号,仁怀市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表彰,赤水市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同时,赤水河作为全国首个跨多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全国下一步探索建立多省生态补偿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