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后,对于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和检测人员采取了上门检测的方式方便群众。11月22日,津云新闻记者跟随滨海新区新河街道震新社区翔鹤园小区的工作人员一起亲身感受了上门检验的全过程。
22日下午14:10分,翔鹤园社区的检测已经进入尾声,一部分居民在社区的检测点进行检测,另一部分行动不便的居民也在家中完成了检测。津云新闻记者跟随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测人员王莉、街道工作人员陈曦、社区工作人员刘昊源和社区志愿者宁春雨一起给91岁的王淑珍、84岁的张凤兰、82岁的陈宝金上门检测。
"在家吗?我们是社区的,上门进行核酸检测。"刘昊源敲开了王淑珍家的门,王奶奶的家人拿出了老人的身份证,刘昊源就在门口进行了登记。
"第一步先扫码扫,就是登记信息,第二步扫描身份证,核对身份信息,第三步扫检测瓶子上的二维码。每次登记都要进行着三个步骤。"刘昊源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体弱居民外界的接触,登记完信息后,陈曦就把检测用品递到王莉面前,王莉麻利地做好准备,等能走动的居民来到家门口,迅速完成检测,让居民回到屋内。随后,王莉把医疗废弃物放入宁春雨拿着的黄色的医疗垃圾塑料袋内,陈曦拿出消毒剂,让王莉进行手部消毒和面罩消毒,四人分工明确,流程科学合理。
完成了三位老人的上门检测,工作人员又爬上了六楼,给"坐月子"的韦圆圆上门检测,韦圆圆的孩子才出生22天,这样冷的天气,不适宜产妇出门,工作人员们就上门服务了。
"太感谢你们能上来了,这个天气要是让我出去,我还有些顾虑呢。"韦圆圆对于工作人员不住地道谢。同时,韦圆圆也询问了自己孩子的检测问题,工作人员给她进行了详细解释。
随后,工作人员又来到了王新刚的家,王新刚由于脑干出血瘫痪在床,王莉更换了全新的一次性隔离服来到王新刚的床边,在床上为其完成了检测。
像这样需要上门检测的震新社区88人,这个老小区没有电梯,工作人员就这样挨家挨户的去检测,一天爬楼下来就够工作人员们累的。滨海新区新河街工委副书记刘芳说,这两天她特别感动,全员检测的消息传来,无论是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都全员上阵,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加一起20多人,要不是40多个志愿者帮忙,我们的效率不可能这么快,就说给花名册画个勾,也得翻到他那一页吧,这都是时间,大家非常给力。" 刘芳说。
昨天天气阴冷,从早到晚一天下来,社工王立敏冻得浑身疼,为了完成任务,她今天吃了药顶着,今天又生龙活虎地到处乱跑。她说:"我是这个点的负责人,我最熟悉情况,我必须负责到底。"
街道党建办的干部马岩这段时间坐骨神经一直疼,但是马岩没有和任何人说,一直在外头忙活着,用他的话说,冻得腿都感觉不出疼了,可到中午吃饭稍微暖和点儿来了,马岩的腿抽筋了、更疼了,他没有休息,继续在外面坚持着,他说工作起来自己就把这个都忘了。
天气寒冷不止人受不了,就连扫码用的手机都受不了了,由于要三次扫码,手机的使用率非常高,但是昨天一直下雨,工作人员也顾不上穿雨衣、打雨伞,雨水浸过水,反应速度都慢了,特别是扫检测瓶上小二维码,更是扫好几次也扫不上。工作人员就动脑子、想办法,先把二维码用照片拍下来,再把照片放大,让居民们扫,这样效率提高了很多。
"我们很多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次参与核酸检测工作,除了20日晚上短短的培训时间,很多工作流程都是我们边干边想的,我们街道有13个社区,设置了80个检测点位,每个点位帐篷分配、桌椅板凳的摆放,人员进出的通道走向,都要在检测人员来之前安排妥当,每个楼有多少人,几点让居民下楼,我们都要排出'时间表',让居民们减少等待时间,我们也会在工作群里随时分享经验,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刘芳说。
很多社区的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不会用手机注册信息,工作人员们也在手把手地教他们。而工作人员们忙得顾不上吃午饭,三四点钟才吃上一口。最终,在大家的集思广益、齐心协力下,第一天检测,新河街道7万多居民,就完成了53000余人,
"说辛苦也辛苦,但大家说这也是难忘的经历和回忆,大伙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没有一个人退缩,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通过疫情防控,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这个队伍是能打硬仗的队伍!"刘芳说。
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 摄影 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