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在重庆举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2021年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仍维持重发态势,其中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对粮食生产威胁大;预计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可达62亿亩次,防治面积可达70亿亩次。
2021年草地贪夜蛾将在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呈重发态势,需重点防控,西北、黄淮、华北和东北需加强防范,预计全国发生面积2000万亩以上,防治面积3000万亩次以上;稻飞虱将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至大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3.5亿亩次,防治面积4.5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将在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华南、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2.1亿亩次,防治面积2.5亿亩次;小麦赤霉病将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大流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其他麦区中等流行,预计全国流行面积9000万亩,需预防控制面积2亿亩次;小麦条锈病总体偏重发生,重发区域主要在湖北和陕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等麦区,预计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防治面积7000万亩次;草地螟在内蒙古及其周边重发可能性大,预计全国成虫发生面积可达5000万亩,幼虫发生面积3000万亩,需防治面积5000万亩次。
2021年农药使用量需求与2020年基本持平,杀虫剂使用量将基本持平,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用量下降,替代品种(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用量上升。杀菌剂使用量基本持平或略增,水稻病害用药品种没有大的变化;小麦流行性病害防治需求较高,新型杀菌剂使用量将增加,小麦茎基腐病相应品种的用药量会有所增加;防治柑橘溃疡病的铜制剂、春雷霉素需求量将加大。除草剂使用量将继续上升,防治稻田稗草、千金子的除草剂和防治麦田雀麦、节节麦以及抗性播娘蒿的除草剂品种需求量会增加;玉米田苗后茎叶处理需求量会增加;大豆田对氯酯磺草胺、乙草胺、噻吩磺隆、烯草酮的用量将有所上升;以苘麻为主要草相的地区,异噁唑草酮用量有进一步增加趋势。
2021年绿色防控重点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控制、免疫诱抗 、四诱技术(光诱、色诱、性诱、食诱)、电解水技术 、防虫网阻隔技术和昆虫天敌保护利用7大类,生态控制要发展农田景观生态调控技术体系,在大时空尺度范围内进行生态岛、斑块、廊道等多种生境的设计与布局,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环境条件,抑制害虫种群,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控害保益功能,实现从靶标害虫控制到作物-害虫-天敌食物链的调控。植物免疫诱抗剂要拓展其在保鲜、水果免套袋技术上的应用。光诱技术重点推广新型节能高效专用诱虫灯,具有天敌逃生孔,最大限度避免对天敌的杀伤;色诱技术重点推广新型全降解诱虫板,逐步限用乃至淘汰不可降解的塑料板;性诱技术重点推广智能自控高剂量信息素喷射装置,以及专一好、持效期长的诱芯,大力推广草地贪夜蛾、水稻螟虫性诱剂、梨小食心虫迷向剂等;食诱技术重点推广实蝇类蛋白诱剂、棉铃虫利它素饵剂、盲蝽植物源引诱剂、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和花香诱剂、草地贪夜蛾食诱剂等。电解水技术要改进电解技术、降低应用成本。防虫网阻隔技术在水稻工厂化育秧和保护地蔬菜上要进一步推广应用。昆虫天敌保护利用,继续大规模推广应用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昆虫,重点推广应用瓢虫、小花蝽和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继续推广应用真菌类、病毒类和细菌类微生物杀虫剂,重点产品为苏云金芽孢杆菌、短稳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寡雄腐霉,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等;继续推广应用含有萜烯类、生物碱、酚类、类黄酮、甾体等有效成分的植物源农药;继续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等新型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等)和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武夷菌素、阿维菌素、农抗120、多氧霉素和中生菌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