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的开国君王都是被供奉为首位,正是有了他一人,才有了一个国家,而在众多的帝王中,朱元璋无疑是最奇特的一位,像他这样从社会最底层坐上最高位的实在是少数。纵使是刘邦,最开始也是能维持生计的,可他却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存活下去此外,他甚至算不上是一个穷人,因为穷人也比他过得好,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从无到有,开创新朝。
朱元璋在家中排第八,也被称为朱重八,祖上数几代,都是佃户,等到了朱元璋的父亲时,经常拖欠地主的税,赶上了糟糕的一年,全家都会挨饿,即使有一个好的收成,他们的大部分收入也不得不交出,剩下的只够他们勉强存活而已。等到天下动乱后,又恰逢灾年,朱元璋做过放牛郎,也当过和尚,这些都是为了活下去而已,等到他25岁的时候,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从军才有可能掌握军队,继而夺取政权,一开始的他并没有这些心思,做一个起义军的小头目似乎就够了。
但出色的军事才能让他在军营中表现出色,地位慢慢的上升,最终带领着军队将元朝的政权推翻,创建了大明朝。如此功绩,实在是伟大,他也经常将自己自比为刘邦,同样的知人善任,常遇春、徐达、李文忠等人都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才,凭着这一众武将,他的军队才能势如破竹,一路飙升。有如此多的武将,文臣却是少得可怜,但文臣一人却足够比肩历史上有名的谋臣。
此人便是刘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谋臣,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全能人才,丝毫不亚于被神话的诸葛亮,他是明朝的重要人物,他对朱元璋的辅佐至关重要,分析天下大势,列举十八条策略,首先消灭陈友谅势力,如此才能北上中原,而后的决策也总是由他决定的,仅仅两年时间,他便帮助朱元璋的势力大大扩增,最终在南京称帝。
他从小便是天资聪慧,学什么都快,青年时候一帆风顺,是周围人眼中的天才,11岁就考中秀才,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又是过目不忘,这让他成为了一个全能型人才,14岁便熟读春秋史,在政治军事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17岁又领悟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23岁考中进士。但此时天下动乱,元朝统治者没有注意到他这个人才,只是让他做一个小官。
刘基并没有气馁,即使是在地方协助县官处理政务,他也能做的极为出色,在当地很有声望,可经常因为他耿直的性格得罪当地富豪,在异族为主的朝廷中,他一个汉人小官,自然是不被重用,无法施展抱负的刘基辞官回乡,继续投身到学习中。他将自己的学习领悟和报国理念都写入了《郁离子》这本书中,与此同时天下局势也在迅速变化,民间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各方势力都想要招到他,就连从前的元朝统治者也想让他复职,但最终刘基选择了朱元璋,并为其效忠。
果然短短几年时间,他便陪着朱元璋站上了最高位,可登上帝位后,朱元璋便开始猜忌身边的重臣,从前和他一同打天下的人都被他打压,而刘基也预料到了此事,他辞官回乡,远离朝廷纷争,但他的名声远扬,即使是回归民间也还是会被许多人上门拜访,所以他只能是隐姓埋名,可最终还是逃不了被处死的结局。
胡惟庸跟他早年间便经常发生矛盾,等到刘基辞官后,他在朝廷中已经是宰相了,但仍然不放过刘基,散播谣言,说刘基看中一块风水宝地,其中富含“龙气”,这自然让皇帝很是生气,下令剥夺了他的俸禄。刘基从好友那里打听到,这是胡惟庸故意做的,为了避免皇帝误会,他亲自去解释,请求在南京居住,等到他病重的时候,朱元璋看他没什么威胁了,这才让他回乡养病,不久后他便去世了。
刘伯温死的时候,他跟子孙说了最后的遗言,“我死了,刘家虽然被打压了,但是我已经预测到十年之内圣上会为我平反的,五世之后,刘家也会出现一个奇才,重新光耀门楣。”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弘治年间,朱祐樘惋惜刘基的晚年遭遇,又感念此人立下额汗马功劳,想要补偿刘家,所以下令让人找到刘基后代,当时刘基的五世孙被人诬陷入狱,皇帝便下令赦免,又让他做了大官,称他是个“奇才”,如此他的话都被证实了,刘家果然重新振兴了。
可刘基晚年的悲惨遭遇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他前半生渴望着施展抱负,可等到真正用尽毕生所学之后,换来的却是皇帝的猜忌,被人谋害,最终只是默默死去。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统治者需要他们登上帝位,可等成功后,又害怕他们的能力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为了皇位,统治者自然什么都能做的出来,如此刘基没有被处死已经是很幸运了。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