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医:善用活血法的王清任,为何被称为“革命家”?

2020-11-22新闻18

清代医家王清任善于研究岐黄之术,解剖尸体经验丰富,发现古书中对人体构造与实际情况不符,颇有微词,并提出修正批评,谓“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故精心观察人体之构造,并绘制图形,纠正前人错误,写成《医林改错》。这也是是王清任的唯一著作,流行甚广。

王氏治病,最重气血。他认为,不论内伤、外感,发病原因虽多,遭受损伤的,无非气血。盖气有虚实,实为邪气实,虚是正气虚。血有亏瘀,血亏必有原因,血瘀必有见症。王氏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前提下,对于气血病的治疗多有发挥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后世临床贡献甚大。

一.逐瘀法

王氏的逐瘀法分上、中、下三部。他创制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之瘀血证。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的瘀血证。膈下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以治腹中血瘀证。各方主治范围比较广泛。

通窍活血汤,主治头发脱落、眼痛、赤血、酒糟鼻子、耳聋、白癜风、紫癜风、牙疳、口出臭气等证。本方以头面疾患为主,重点在于通窍,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用葱、姜、麝香等辛香通窍之品。

血府逐瘀汤,主治头痛(无表证、里证、气虚、痰饮者)胸疼、无名出汗、心里热、瞀闷、急躁、夜睡梦多、不眠、夜不安、小儿夜啼、呃逆、干呕、饮水即呛、心跳、心慌等证。本方以胸中疾患为主,重点在宽胸利膈,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加入柴胡、桔梗之类。

膈下逐瘀汤,主治积块痛处不移,小儿痞块、肾泻、久泻等证。本方以膈下积块疼痛为主证,故在活瘀药中如香附、乌药之类以疏郁利气。

少腹逐痰汤,主治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疼或痛疼无积块,或小腹胀满,或经病、崩病、白带、不孕等证。本方以少腹疾患,尤以妇女经带之证为主,故以干姜、小茴、官桂、重在温通下焦。

以上四方主治范围,包括了耳、眼、口齿、皮肤、劳瘵、神志、痛证、肿块、损伤、胃肠以及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除上述四个代表方剂外,尚有治天花的通经逐瘀汤,治霍乱的解毒活血汤,治血凝水呛症的会厌逐瘀汤,治痛痹的身痛逐瘀汤等,足见王氏对血瘀证确有丰富的经验和体会。

二.补气法

王氏非常重视元气在机体的作用。其谓:“元气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以行、坐、动转,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故王氏临证,无时无刻不注意元气的盛衰。王氏在补气方面,擅用黄芪,其分量最大竟用八两,最小也有八钱之多。在用黄芪补气的同时,又参以活血行气之品。其代表方剂是补阳还五汤。其它还有黄芪桃仁汤、调卫和营汤、急救回阳汤、可保立苏汤等十余个方剂。其主治范围亦较广泛,后人验之临床,多获奇效。

王清任曾说:“尝阅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在临床实践中,就感到中医解剖学知识不足,提出“夫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的论点。并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对比大量尸体,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进行近30年的解剖学研究活动。

梁启超评价其“王勋臣……诚中国医界极大胆革命论者,其人之学术,亦饶有科学的精神”。范行准所著《中国医学史略》评价王清任:“就他伟大实践精神而言,已觉难能可贵,绝不逊于修制《本草纲目》的李时珍”。

王氏治学,富有独创精神,著书立说,不循前人之旧,在学术上多有创见。但是王氏并不否定学术的继承性,他的气血理论是和《内经》一脉相承的。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至和平。”以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者宜掣引之。”其中就寓有活血补气之义。其补气活血的治疗经验,一直为后世临床所运用,大大地丰富了中医治疗学的内容。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血液疾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