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的下午,兴街镇三光村委会多依坪村的鲜瑞农家乐里,36岁的高仕仙,正满头大汗地在厨房里“颠勺”。今天订桌的土鸡火锅,一共需要15只鸡,一家人分工合作:土鸡是娘家养的,丈夫江文金负责收拾;煮火锅的龙葵、荠菜、豆尖、茼蒿等野菜和青菜,婆婆负责到地里采摘。
高仕仙。刘珈彤摄
一家人忙忙碌碌,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10多年前,高仕仙从拉孩村嫁到多依坪村。婚后,高仕仙在家种烤烟、养猪,丈夫江文金买了一辆大货车,在周围的乡镇搞运输。2016年,家里在拉孩村委会租种的30亩烤烟,快收成时遇上了冰雹,烤烟“全被打坏了。”绝收,赔了近4万元。
高仕仙一家。刘珈彤 摄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前一年,高仕仙的公公江应发突发脑溢血,做手术花了近8万元,手术后不会说话不能动,每天吃药,大小便也要靠人服侍。
江应发早些年是多依坪村的党支部书记,老党员,18岁时去当兵,回来后当了村长、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炸石造地,搞种植。“以前村里的路只有40、50公分宽,到处是小石头,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走在路上全给晃洒了。”高仕仙的婆婆蒋以芳向记者讲述,没患脑溢血之前,江应发带领村民修建了多依坪村通往兴街镇的路。但现在,江应发病了,家里的积蓄也花完、赔尽了。
高仕仙的婆婆正在准备晚餐。李喜翠 摄
高仕仙夫妇想尽了各种养家糊口的办法,2017年,她注意到有游客陆陆续续到村里来,与丈夫商量,为了方便照顾公公,在家里开农家乐。当时,正值政府倡导土地集中流转引进大型企业搞种植,高仕仙家中的一部分土地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承包给了浩弘农业公司种植猕猴桃,租期30年。有了这部分资金,又向农村信用社贷了10万块。
说干就干,把1992年建的猪圈掀了,改造成吃饭的包间;泥泞的院子,修成光滑的水泥地板,供来客停车;门口和院子里种上了三角梅、万年青、玫瑰、山茶花等花草,供人观赏;院子下方一大块自用农地种满了青菜、茄子、灯笼椒等新鲜时蔬,及枇杷、百香果等水果,为农家乐主打的土鸡火锅和农家小菜提供食材。
闲暇之余,高仕仙在视频平台看视频学习做菜。2018年8月,她专程到昆明中华特色小吃学习做农家小菜,学成回来后收到食客反馈,“比以前做的好吃多了。”
高仕仙一家在厨房忙碌。李喜翠 摄
农家乐的食客,平均每天1至2桌,“一年比一年人多。”最多的时候是2018年10月份的某天,农家乐里来了18桌180人,忙不过来,请了6、7个人来帮忙,一天赚了6000多元。
“稍等一下,我再接个电话。”高仕仙边说边笑,快速地擦了擦手后拿起手机。快到饭点,短短的半小时内她接了四五个电话,许多人打电话订餐。“以前回头客比较多,得益于政府的宣传,现在许多外地人来吃。”
“以前开大货车,风里来雨里去,比较奔波。现在人松闲了一些,还能照顾家里。”江文金边收拾土鸡,边喜滋滋地向记者表达自己对目前生活的满意。
农家乐里还有娱乐区,供客人休闲,设置了秋千。2020年4月,西畴县文化和旅游局为高仕仙农家乐颁发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点”牌匾。下一步,高仕仙想建民宿,打造吃住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2015年在公公的影响下,高仕仙入了党。说到村里最大的变化,高仕仙说,以前到处都是石旮旯,“现在在自己家里也能开农家乐了。”入了党的高仕仙,想要去做更多事,在建设自己小家的同时,建设村子这个“大家”。
现如今,高仕仙与江文金,将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也将不能行动的公公照顾得无微不至。从修路到开农家乐,勤勤恳恳创造幸福生活,这是两代党员对西畴精神的传承,对西畴这片土地的坚守。
统筹:谭晶纯
云报全媒体记者:施颖 李喜翠 刘珈彤 张文峰 段毅/文 陈飞 普建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