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记张家川县恭门镇河峪村90后女村党支部书记付珍芳

2020-11-22新闻15

初识付珍芳,更多的是女子身上的清明沉静。当谈及村上的基本情况时,90后的她如数家珍,言辞中吐露着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的文字芬芳。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于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涅槃,忧愁缠遍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这是《百年孤独》中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付珍芳才坚信,所有努力的付出和汗水都会浇灌成功的种子,开出绝美的花儿。

在恭门镇河峪村,当记者问及为何从兰州大学毕业后放弃好的就业机会,回到家乡?她的回答是,锻炼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回报家乡和父母……简单、明了。

履职尽责 筑牢战斗堡垒

生于1992年的付珍芳,201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毕业之后她却回到了生她养她的贫困乡村,当上了一名女村党支部书记。

因为考试考核成绩优异,2020年4月,付珍芳担任起河峪村党支部书记职务。很多人都知道,基层就是一个社会,在这个基层社会里,村支书不好当……

在恭门镇河峪村,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户家里,无论是暴风骤雨还是骄阳似火,只要是村里最忙的地方,总能看见付珍芳的身影。

在村口,记者采访过程中,好多过路的村民围拢过来,当听到要采访他们的女书记。个个争先恐后地要说,个个翘起大拇指。

“别看她是个女书记,可是她的苦干实干精神让村里人佩服,每次村上有重大事情,她都要入户来召集党员,和我们这些党员商量一致通过后,都能顺利实施。”河峪村62岁的老党员李西仓这样说。

河峪村位于恭门镇东北部的林缘区,由于地理环境、自然因素限制,是该镇的一个典型贫困村,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全村4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大多住户都需步行数小时才能到达。

自到村任职以来,她立足本职岗位,聚焦主业主责,时刻不忘自己是抓党建第一责任人,主动将自己置身于上级党委领导和村级党组织的管理下,对村级各项事务负总责、带好头。始终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作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法规,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落实“四抓两整治”重点任务,抓班子带队伍强服务,树牢“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意识,分工协作,狠抓落实,有效促进了基层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等重点任务落实。

在今年汛期期间,她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站位一线、靠前指挥、亲力亲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党员群众积极行动,开展塌方清理,修筑便桥等,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河峪村过去党建基础薄弱、党员活动少,但是自从她到村任职后,每月都要按时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多次组织党员活动,召开党员大会,事事议,件件听党员和群众的声音,使党员活动多起来,极大增强了党建基础力量。

发展基础 做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如今,在河峪村,只要提起付珍芳这个女书记,村民没有一个不认可的,都说她敢想敢做,敢做敢当,遇到困难从没有退缩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苦干实干的女书记,大家对河峪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河峪村四组的刘彦平是脱贫户,提起村支书付珍芳,她是一个劲的感激。刘彦平说:“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外面务工,回来后,家里一直闲着,付书记知道情况后,多次动员我发展养殖产业,现在在她的帮助下,为我家落实了1500只鸡产业、光伏项目、养老合作医疗政府代缴……”如今,刘彦平一家年收入已经达到4万元左右。

在她看来,走访、入户调查是扶贫动态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她常常早出晚归,足迹遍布了整个河峪村的沟沟岔岔,深入到户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同时,还要加班加点,整理调查情况,逐户分析研判,确保每一户每一人数据和情况规范有序、数据真实。

为了严格按照挂牌督战任务要求,她对本村3户未脱贫户,5户边缘户定期走访,按照需求落实相关产业,逐月核算收入,目前5户边缘户致贫返贫风险已全部消除,户均享受扶持政策3项以上,户内人均收入稳定达到5000元以上。积极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落实,先后带领贫困群众实施土鸡养殖项目到户3户 3000只,落实中蜂养殖项目1户30箱,基础母牛项目8户13头,畜牧牛犊奖补项目33户59头,饲草料棚建设补助政策4户,铡草机19户19台,夯实了脱贫基础,增强了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在生活中,付珍芳更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书记。当她得知村里贫困户祁玲珠的亲人因为自来水管网问题不能正常饮水后,她衔接协调,主动帮扶。祁玲珠说,“家里原来的路不好,自来水管道正好在门外,来人取水不方便,付书记得知情况后给我们铺好了院落里的路,改造了自来水进户管网,真是太感激了。”

聚焦重点任务 为村谋福为民谋利

沿着河峪村一路向西,隐秘的汉代河峪摩崖石刻、关陇古道遗址呈现在面前。作为河峪村域内人文历史,如何让历史文化发挥作用,她和村两委班子多次调研走访,一个依托文化历史资源,盘活集体经济,发展河峪村的发展思路便产生了……

河峪村地处秦家源旅游开发区内部,风光优美,景色秀丽,资源丰富,有着细鳞鲑、金钱豹、云杉等动植物资源。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及时成立了秦家塬旅游合作社,按照“党建+合作社+旅游”进一步解决村集体的经济困难,极大促进了河峪村整体脱贫步伐,逐步实现脱贫攻坚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付书记知道我的情况后,给我落实了二类低保,还配股一万元,目前,被聘请到秦家塬旅游合作社,主要管护院落和绿化工作,一到夏天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了这个村办合作社,我们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秦家塬旅游合作社管理员马德社说。

在头绪繁多的事务中,她首先把如何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翻阅各种资料并实地考察,大胆提出发展土鸡养殖产业和畜牧养殖产业,并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培训技术骨干,为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5月,投资4.5万元,实施土鸡养殖项目到户3户 3000只;投资17万元,种植黄芪100亩,带动贫困户19户;投资2.5万元,种植党参50亩,带动贫困户19户;实施2020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马铃薯补助项目43亩,涉及56户贫困户,补助资金1.584万元。分批次落实种植了300亩饲草种植项目,为森源养殖合作社牛养殖饲料供给做好保障。6月,实施2020年省级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基础母牛项目,完成7户12头基础母牛的补助项目,补贴资金6万元。7月,实施202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社会帮扶资金--畜牧牛犊奖补项目,完成33户59头牛犊奖补项目,补贴资金11.8万元。这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也提高了养殖户的热情。

为了持续推进农业发展,她和村两委班子积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时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62本。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适度集中,土地流转面积达300亩。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重点,积极引导群众适度调减粮播面积,优化小麦、玉米和饲草三元种植结构,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夯实基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河峪村建立了以“网格化”为主的巷道负责制,配备保洁人员13人,形成了任务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垃圾治理机制,配备垃圾桶23个,垃圾车8个,引导群众定点倾倒,垃圾分类,提高了环境治理效果。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先后实施农村卫生改厕57户,建成村级公共卫生厕所1处。并健全完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特大灾害预防机制。在她的提议下,支部及时制定《河峪村山洪灾害防治预案》,及时落实省市县有关部门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小卖铺和村卫生室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检查,督促村级劝导站常态化开展劝导,进一步筑牢人民群众生命防线。

从规范的党群服务中心,到文化广场上的凉亭;从整洁卫生的街道环境,到平坦的水泥硬化路,人人脸上都露出笑容,无不展示着河峪村这个小山村,在脱贫攻坚中发生的喜人变化。

付珍芳说:“我现在觉得最开心的就是,村民们提到我时总会说上一句,珍芳是个好支书!这让我觉得很值得,没白干。”

“心有民、情自切”,她始终怀着对农村和家乡的一往情深,怀着对村民的责任,在工作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事实告诉我们,她在四年多的基层工作中自觉做到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印证了一个基层干部扑下身子,扎实苦干,遇事多想办法,多找路子,才能做好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人生价值。“身上有土、脚上有泥、心中装着群众”是她的真实写照。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90后#扶贫#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