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东汉初年,汉光帝是如何将复杂的局面快速稳定住的

2020-11-22新闻11

导语:汉光帝刘秀是一个知名度比较低的皇帝,但是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却促进了东汉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范晔、司马光等人都对汉光帝称赞有加,但是他究竟实现了那些政策,才使得他获得了如此高的历史评价呢?

汉武帝成为帝王之后,为了巩固东汉的政权,首先就派兵渡河南征。汉武帝派兵南征的目的是扫荡其他农民政权的残余势力,在扫清残余势力之后。之后在集中兵力,解决赤眉军的事情。

赤眉军

建武元年,汉军收回了洛阳。同年,刘秀决定迁都洛阳,于是就带领一群人从河北地区来到了洛阳定都。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6年,邓禹领导的军队攻打到了关中地区,还趁赤眉军不注意进入了长安。

但是不久,汉军就失利了。赤眉军重新夺回了长安,并且迫使汉军撤出了关中地区。但是赤眉军在这时也遇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这里的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外部原因,关中地区的地主联合起来,对抗赤眉军的统治,给赤眉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另一方面就是内部原因了,关中地区的自然灾害连续不断,已经无法满足粮草的供应。

长安城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赤眉军不得不选择撤离长安。撤出长安之后,赤眉军一路往东走。却不料在往东走的路途中,遭遇了汉军的埋伏。建武三年(公元前27年),汉光帝撤掉了邓禹的职位,让冯异担任大将军,统领汉军平息赤眉军的叛乱。

事实证明,汉光帝的这个做法是十分明智的,冯异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冯异命令邓禹去往崤山,两人汇合之后,歼灭了赤眉军八万余人。剩下的十万人向南边逃走了,但是他们字途中遇到了汉军。赤眉军十分震惊,于是就向汉军投降了。

冯异

将农民起义镇压之后,汉光帝又选择使用各个击破的方式,将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给解决了。从建武五年(公元前29年)开始,汉光帝使用了七年时间,消灭了秦丰、彭宠、卢芳等几个政权,统一了刘汉的封建政权。

将政权统一之后,汉光帝还采取了一系列稳固政权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比较重要的措施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将权利全部集中在尚书台,其次是简化政府机构、裁减冗员,最后一点是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汉光帝

首先第一个政策是将权利集中起来,汉光帝以表彰的名义,赏赐给功臣与皇族成员及其丰厚的奖赏,如豪宅土地等。但是同时却将他们手中的军政大权给收了回来。

汉光帝吸取了西汉的历史教训,将一切行政权利都掌管在了由帝王直接管理的尚书台手中。尚书台的统治官员主要有四人,他们掌管着大部分的权利。但实际上尚书台的一切行动,都需要汉光帝决定。

汉光帝采取的这一个政策对稳定东汉初年的政治形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这个政策只能在特殊的时期起效。并且还存在极大的限制,在东汉末年,尚书台就成为了权臣专政的工具。

尚书台构成

为了简化政府机构,并节省"成本",汉光帝将几个职务合并成了一个,将一些不必要的官员裁剪掉了,甚至还将大司徒、大司空都合并了(吏治省减,十置其一)。

同时,汉光帝还废除了西汉时期的地方兵制,主要是指撤销了各个地方设立的地方兵。同时还取消了郡都尉一职,地方军队的官员由中央委派并管理。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刺史的权利逐渐增加,地方兵力又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隐患。

汉光帝也十分推崇儒术,并且扩建了太学,设立了博士。但是在太学中,不仅可以学习儒术,还可以学习其他学说的内容。为了嘉奖孔子所做出的贡献,汉光帝还将孔子的后代封为了侯爵。

王莽

在东汉初年,汉光帝刚掌权不久,他就模仿王莽的行为。汉光帝伪造了一份赤伏符,上面写着:"四夷云集龙在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刘秀继承了西汉火德,是上天选定的真名天子。

政权统一之后,汉光帝还将谶纬作为统治全国人民思想的迷信手段。虽然说这个措施是封建迷信的,但是在东汉初年确实对推动东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汉光帝还推崇儒学和神学。他还表彰了一些西汉末年儒士的气节。有一些在王莽叛乱时期,而选择隐居的名士们,也被汉光帝表彰了。汉光帝的这些做法是为了养成重视名气的社会风气,从而巩固封建政权。

当政权已经统一之后,汉光帝的主要任务便变成了社会稳定于发展。汉光帝十分注重民生修养,为了获得民心,汉光帝主要实行了四个政策。

第一个政策是大赦天下,即解放奴婢,释放刑徒。从西汉开始,大量的农民都沦为了地主豪强的奴隶,并且很多农民因为惹怒了地主,成为了刑徒。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战争层出不穷。在王莽起义的过程中,不少奴婢主动参加,便是因为这个原因。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汉光帝做出了大赦天下的决定。

汉光帝

汉光帝在稳定刘汉封建政权的过程中,也多次下令释放奴仆,并且还将虐待奴仆的地主豪强给处罚了。而这些措施的目的便是为了瓦解农民军队并壮大自己的力量,不得不说这些政策对缓和阶级矛盾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奴仆都会被赦免,汉光帝赦免的奴仆主要是指被非法收为奴仆的,还有那些因家庭贫困而被家人卖掉成为奴仆的。汉光帝还规定奴仆的主人不准随意伤害奴仆,这证明了在东汉初年,奴仆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第二点是整顿吏治,提倡节俭。汉光帝提出这个政策,主要是因为吸收了西汉末年官僚阶级日益腐败的教训。登基之后,汉光帝就下令整顿吏治,并且躬行节俭,表彰廉洁。

西汉地图

汉光帝还选拔人才,担任地方官员。汉光帝对这些官员十分严格,经过汉光帝的一番整顿之后,官场的风气焕然一新。但是汉光帝对官员非常严格,对百姓却是十分宽容的(内外匪懈,百姓宽息)。

第三个政策是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东汉初年,因为频繁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因此在政权统一之后,为了修养生息,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汉光帝当政后期,匈奴的实力被大大削减,曾经有官员上奏,希望汉光帝将匈奴问题彻底解决。可是这个建议却被汉光帝否决了,他指出战争才结束不久,百姓都还没有恢复过来,不适合再次进行战争。

匈奴人

最后一个政策是抑制豪强地主的势力,实行度田政策。刘秀的政权是在豪强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一直放任豪强实力的增强,那么即威胁了皇权,也极大地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于农民的控制,汉光帝下令各县令重新丈量土地,核对人口,以此作为重新制定恳田和赋税的依据。汉光帝的这个政策受到了豪强地主的反对,他还下令处死度田不实的官员。因此,有的地方甚至爆发了叛乱,无奈之下,汉光帝只得放弃了度田政策。

度田政策的实施

虽然说的有的政策只实行了一半,但是他们都为社会的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地和人口都有了一定的增加,为东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光帝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封建帝王,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文武兼备,知人善用,赏罚分明。他虽是一个帝王,但是也十分擅长打仗,并且能够做到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他还做到了赏罚分明,也就是说哪怕是和他很熟的官员,只要犯错了都会受到处罚。相反,他讨厌的人,有功也会得到丰厚的奖赏。

结语:在统一全国之后,汉光帝仍然十分勤勉。他做出的那些决策也是十分明智的,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很多史学家,都肯定了他做出的功绩。虽然在晚期,汉光帝也比较昏庸,但是大部分都是勤勉而明智的,这在封建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

参考书籍:

白寿彝《中国通史》

钱穆《秦汉史》

#楚汉#汉光帝#初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