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春秋战国之国宝将军,齐盼子、田盼

2020-11-21新闻8

何为国宝将军,被国君称赞为国家宝贝,他有项羽举鼎拔山之力,有关公忠义勇猛之威,有岳飞文韬武略之才,有魏征丞相劝解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才,有程咬金之幸,还得以善终。

齐国在春秋时期就是一个强国,特别是齐桓公时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春秋后期渐趋衰落。之后,齐国多次受到南面楚国、西部三晋的进攻。据史料记载:齐康公元年(公元前404年),三晋攻齐入长城;公元前368年,赵伐齐至长城。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几年间,韩、赵、魏、鲁,都起兵进攻齐国,齐边疆、将兵屡败。这时齐威王用邹忌为相,实行改革,使齐国又逐步强盛起来,在对内改革的同时,齐威王还加强了边防。他当然不会忘记西部的三晋,更不会忘记做为齐国西大门的高唐是田齐的发祥地,也是防御三晋的边防。于是他派大将齐盼子驻守高唐。

齐盼子身高一丈,腰阔十围,头大如斗,虬髯虎目。有扛鼎拔山之力,经文纬武之才,可与齐庄公时的大将殖绰、州绰相比,《高唐州志》记作盼子。

齐威王曾用齐盼子为随从,与诸侯同去朝见周天子,大殿外有一青铜鼎(现出土的西周青铜鼎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齐盼子把大鼎高高举起来,而威震诸侯。

齐盼子接守高唐时,赵国已抢掠了齐国不少土地,把边界由西部三十里之外,一直推到黄河以东。赵人在这一带肆意而为,还派军队带领老百姓到黄河中捕鱼,然后把鱼晒干运往赵国腹地,并与遍是山地、缺少水产的西边邻国交易而获利。盼子到任后,组织两支军队分南北两路,向中间包抄,对打鱼的赵国人进行出其不意地袭击。缴获了赵国的船只、渔网,并俘虏了不少士兵和打鱼的老百姓。接着,又一鼓作气,把赵人赶走,使齐赵边界恢复到原来的黄河。

赵国与齐国是毗邻之邦,从国都邯郸骑快马到齐之西界不足一日里程。赵国西边与林胡、楼烦接壤,而与西北的秦国只有一河之隔。耳濡目染周边风俗,赵人多受影响,士民勇悍豪侠,并且擅长骑射者为多,有成语(胡服骑射)而著名。

为报兵败之仇,赵肃侯亲率战车一百乘为中军,并新建骑兵五千人分两队为先锋,向齐国边邑高唐杀来。细作从赵国打探到消息,不一日报告盼子。盼子说:“骑兵利于长途奔袭,弓箭利于远程进攻,我们以逸代劳,怕他干什么!”于是挑选精壮步卒一千人,短衣简装,每人执短柄大砍刀一把,分为两队,全部步行,预先埋伏在赵国骑兵所经道路,准备赵兵一到便短兵相接,单砍赵兵马腿。盼子自己为中军,带五十乘战车,以迎赵军主力。

平明时分,赵国骑兵已接近高唐。齐国预先埋伏好的勇士突然从隐蔽的土壕中跳出,专砍赵军的马腿。赵军马腿被砍,弓箭又使不上,丢盔卸甲,狼狈逃窜。这时,齐盼子挥大军掩杀过来,逃回的赵军报告中军,赵军主将压不住阵脚,赵军如山崩水泄,往边界败走。这一仗,齐国共缴获赵国战车二十乘,斩杀骑兵二千余人。赵人闻盼子之名即胆战心惊。夜间小儿啼哭,大人便用盼子吓唬小儿:“盼子来了!”小儿立即不再啼哭。

战后,盼子又征调民工把原来濒临黄河的大堤加固加高,并设烽火台,派兵驻守,以观敌情。来自、(高唐人破赵师)

公元前341年,战国中期爆发的马陵之战,其故址一说在今天的郯城县境内。当时魏军攻打韩国,韩国求助齐国。齐国乃发兵救韩,并大败魏国。此后,魏国霸业衰落,齐国迅速崛起。

此战是军师孙膑的成名战。《史记》记载,齐国主将为田忌,孙膑为军师,田盼为副将。

田盼与魏军接触后,立即佯装战败后撤,孙膑认为,魏军悍勇,不可贸然决战,只可利用魏军向来轻视齐军和庞涓求胜心切的弱点。

孙膑乃避战示弱,退兵减灶,引诱魏军追击。即在第一天挖10万人煮食用的灶,第二天减少至只足5万人用,第三天又减少至仅足3万人用,造成齐军士卒四散逃走,兵力不足的假象。

庞涓果然中计,接连追击齐军3天。见齐军逐日减灶,以为齐军士气低落,逃亡严重,即丢下步兵,以轻车精锐骑兵兼程追击。

齐军退至马陵(今山东郯城一带),树木茂密,道狭地险。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至,即引军埋伏。而且,庞涓一旦中计,即无退路。

孙膑以1万名弓兵埋伏于马陵道路两侧,约定在夜里以火光为号,万箭齐发,并预先把路旁其中一棵大树的树皮剥掉,于其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

经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于孙膑预计时间进入设伏地域。庞涓看见有一棵树的树皮被剥掉,上面还刻着字,因此停下来,并命人点火照明,以阅读树上所刻的文字。但他还未读完,齐军已万弩俱发,魏军大败。

眼见无法改变局势,庞涓只得长叹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但在后来出土的魏国《竹书纪年》中,齐国主将为田盼,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竹书纪年》成书比《史记》要早,且是交战一方的官方史书,记载有很大的权威性。而在后来的齐楚交战中,田盼更是大胜田忌,两人高下立分。

在齐国由弱变强的过程中,齐盼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甚得齐威王器重,所以齐威王把齐盼子视为国之重宝。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人陷害,被迫离开齐国投奔楚国,楚王很敬重地接待他。后来楚王问田忌说:“楚国是万乘大国,齐国也是万乘大国,双方互相征战,都想战胜对方,楚国如何才能取胜呢?”田忌回答说:“易知耳,齐国使用申孺将,则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将之,至擒将军首而反而;齐国使用田居将,则楚发二十万人,使上将军将之,分别而相去也;齐国使用齐盼子将,则楚悉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而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如是则王仅得存耳。”

田忌则回答完楚王的问题,忽闻齐国派申孺为将来攻打楚国。楚王就照田忌的说法,派一名上将军率军五万去迎战齐军,上将军将齐军打败,并提着齐军主将的首级回报楚王。

齐王大怒,又派齐盼子率军攻楚。楚王听后,又按田忌所言,悉征全国兵员,楚王亲自率军出征,田忌跟从前往,相国,上将军作左右司马,又为楚王增派侍卫车九辆。尽管如此,楚王仍不能战胜田盼,仅仅免于被擒而已。

这次齐楚之战是一次大的激战,而且齐盼子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是战国中期难得的宿将。

田盼作为一个与孙膑、田忌等人同时期的人物,虽然是被掩盖了部分光芒,但是他也立下了诸多战功。

公元前333年,(山东境内)齐威王、魏惠王在效野约会狩猎的时候谈论国宝。魏惠王问:“齐国有什么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齐威王说:“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样。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还有位齐盼子,使他守高唐,赵国人怕得不敢向东到黄河边来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令他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望空礼拜求福,相随来投奔的多达七千余家。我的大臣中有位种首,让他防备盗贼,便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魏惠王听了面色十分惭愧。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的魏国惨败之后,于是魏惠王一心想要再度出兵报仇齐国,魏国相邦惠施认为,以魏国当前的实力,不足以击败齐国,他劝魏惠王“变服(脱去王服)折节以朝齐”,尊齐国为王,以激怒楚国,然后再派人去楚、齐两国活动,引发楚、齐的战争。

魏惠王采纳了此议,于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在徐州(今山东滕县)相会,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亦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这事果然引起了楚威王极大的愤怒,同时齐国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欺骗楚国,于是楚国决定出兵讨伐齐国。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出兵,先是大败越国,杀死越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齐国任命申缚为主将,率军攻打楚国,楚威王亲率楚国大军应战。

先是齐军战败,齐将申缚被俘;齐威王大怒,随后齐国派田盼率军复战,楚军大败,楚威王不得不逃走。

开战后楚威王要求齐国必须驱逐田婴就停战,因为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欺骗过楚国,受人之托张丑对楚威王说:“君王之所以能先在徐州取胜,是因为齐国没用齐盼子。齐盼子对齐国有功,老百姓都拥护他。田婴不喜欢盼子而任用申缚。申傅这个人,大臣不亲附他,百姓不为他效力,所以君王就胜齐国。君王要齐国驱逐田婴,田婴被驱逐后,盼子必然要被起用。齐国再整顿士卒来与君王交战,一定对君王不利。”楚威王因此不再要求驱逐田婴。但齐威王任用田盼为将再战,楚国还是被打的大败。

公元前332年,齐国为报复赵国,齐将齐盼子领兵10万,魏将公孙衍领兵8万在滏水会合,大举攻赵,赵军兵败,决黄河灌之,齐魏退兵。

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后元十年,尊韩威侯为王,即韩宣惠王。魏惠王、韩宣惠王又各带太子入朝于赵。齐怒,派田朌率师伐赵,在平邑(今河南南乐东北)大破赵、韩联军。俘韩将韩举,占领平邑、新城。

齐宣王八年(公元前312年),楚怀王背弃齐楚联盟。楚军景翠部驻于齐楚边境。匡章率齐、宋军攻魏,魏向秦求救。秦胜楚于丹阳,遂派兵救魏伐燕地。宋康王与秦连衡,宋军撤退,秦军樗里疾部迅速进入宋军阵地,齐军防线一侧空虚,导致齐军在濮水一战中失利,匡章败逃。

齐军在濮水之战中被秦、魏、韩三国联军打败,对此,田盼向齐宣王建议“易余粮于宋”,使敌国“不敢过宋伐齐”,为齐国保存了实力,同时也为日后进攻宋国找到了绝佳的借口。

《盼子说齐宣王》齐宣王封齐盼子为相国

齐宣王和盼子在园囿里游玩,放出鸟兽鱼鳖让他观赏。见它们驯顺亲热不怕人,齐宣王洋洋自得,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盼子问道:“您用什么办法能把它们驯服成这样的呢?”齐宣王说:“我只是按它们的习性,而不违背它们的意愿罢了。”盼子说:“大王想必是把那些狐狸、猴猿之类放在山林里,把那些鱼鳖之类放在沼泽里,把鸿雁放在有湖泽的地方吧?”宣王说:“是这样。”盼子又说:“大王想必是用肉喂饱那些虎豹,用果实喂饱那些猴猿,用稻粱喂饱那些鸿雁,用鸡鸭喂饱那些狐狸吧?”宣王说:“本来就是如此。”盼子说:“倘使虎豹一天不吃肉,猴猿一天不吃果子,鸿雁一天不吃稻粱,狐狸一天不吃鸡鸭,那么大王对它们能放心吗?”宣王说:“不能啊。”盼子说:“现在要是把虎豹、狐狸、猴猿放在泽沼里,而把鸿雁、鱼鳖放在山林里,那么大王能把它们驯服吗?”宣王说:“不能啊。”盼子说:“大王这样做就使得鸟兽鱼鳖都得到了它们所适宜的环境,它们必然感激大王的恩德而知道以此报答您了。现在济河和洸河接合。济、洸、泗水同溢,平民百姓者流离失所,没有人能来拯救他们,我请求荐举豹。三晋合兵攻打我们入侵的战车东到阿地,没有人能来抵抗他们,我请求推举老虎。瀛博之间因为海啸,海水冒到了城郭,没有人能来排除它,我请求荐举海鳖。四野有许多堡垒,战火不断,狗偷鼠窃之徒,趁机而兴起,没有人能治理他们,我请求推举狐狸。士座互相争持,送饷千里,禾黍不收,米仓空竭,没有人能来管理它,我请求举荐鸿雁。礼典违缺,法纪失守,敌国派使者到来,没有人能来应酬他,我请求推举猴。忠信不被人所信服,百姓隐瞒他们的实情,断案多不真实,没有人能来断明它,我请求推举猿。国力无资财,杂草丛生,田野荒芜,没有人来开辟它,我请求荐举狸(野猫)。这样大王就可以坐镇齐国了。”齐宣王神色变怒。盼子说:“大王不要怪罪我,我认为大王不惜荒废农桑之地,用来做为山林沼泽;不惜用人吃的东西,用来豢养禽兽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足以承担大王拨交给它们的使命。现在却不能胜任,就必定被人取代了。而大王对待贤士,却没见到完全按他们的性情要求而不违背他们的,没有看见给他们住的地方必定是他们所喜欢的地方,而给他们吃的东西必定是他们所喜欢吃的东西啊。由此看来大王所重视的和所轻视的,人们都知道是什么了,却又想用君王的绳索束缚他们,用王的法度防范他们,用他们所不能做的事强制他们,用他们所不愿意做的强迫他们,而给大王做事的人,不是为了贪图吃喝,就是由于不得已了。而要指望他们尽心尽力,与大王共同治事齐国,这和捣干笋壳使它坚实用来防水、钻朽木取火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于是齐宣王豁然大悟,拍案而起,下令放走禽兽,开放沼泽,与百姓共同分享;礼遇四方的贤士,齐宣王封(齐盼子为相国)。于是齐国大大强于秦国、齐国而称霸,这是盼子所出的力啊。

在公元前300年齐闵王即位之后年间,盼子患病死于军帐之中,称得上是三朝元老,大约八九十岁,临终前,他说:大丈夫何必马革裹尸而还。请回报大王,我死后要埋在高唐,有一缕魂魄也要看着赵军,不让赵军进入我国半步。按照盼子的遗嘱,齐国人把他埋葬在距离齐国与赵国边界数十里的凅河(今固河)军寨之侧,并立碑以志纪念。

到公元前284年,燕相国乐毅率秦、三晋、燕五国之师伐齐,取高唐、灵丘。当时,盼子已去世多年了。乐毅来到盼子墓,祭奠盼子,长叹说:“如果盼子健在,我怎么敢攻打齐国呢?”

高唐旧志一直记为“盼子”。另外,过去高唐有“齐盼子守处”残碑一通,系清康熙五十年丙申立,曾保存于原东关小学。有照片存民国二十五年《高唐县志》,石碑上刻作“盼子”。尹集镇四新村所存的明嘉靖二十六年《重修减水回龙庙碑》上,刻有庙宇四至(东、西、南、北),有“东至盼子冢八里”字样。《战国策·齐策》第一章曾提到盼子,也写作“盼子”。

通过整理各方面资料,汇聚了这片报道,希望有喜欢历史故事,有文才编辑能力的作者,把齐盼子、田盼这位古代将军进行进一步编辑去完善,传递给更多的人来倾听了解古代历史故事。 盼缘居士

#先秦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