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创业之前,先学习刘备白手起家过程,这样读《三国志》才受益终生

2020-11-21新闻15

一个从小没了父亲,让母亲编制好草席,自己则上街贩卖草鞋,才能生存的孩子,心中却有乘坐天子礼仪专车的美梦。早年只喜欢骑马遛狗,不喜欢读书,在人们的眼里这完全就是一个问题少年。

然而,他却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典范,他的事迹是后来者打拼事业者标杆;因为在魏、蜀、吴三位皇帝中,他是唯一没有可以坐吃父兄遗传老本的一位。

他是如何成为蜀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枭雄曹操眼中唯一能与自己并肩媲美的“天下英雄”。

刘备完全是成功学中励志青年样本,所有有心改变自己命运者都应该学习与效法;他的最大成功主要秘诀之一“坚韧”品质。还称得上是“能自我批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总结经验的优秀楷模,除了在荆州感叹一句:

在遇挫折时几乎没有一味怨天尤人;因为通过认真反省,他发觉自己确没有战略规划能力;于是三顾茅庐,请来比自己年轻二十岁,但却具有超人眼光的诸葛亮来辅佐。进入社会,发觉知识匮乏,就洗心革面,认真读有用之书。经过整整六十年艰苦努力,屡屡寄人篱下,妻室儿女也多次被抛下,然而一颗创业的雄心依然不减,终于打拼出一个蜀汉王朝,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就在他刚刚创业成功,也犯了其他帝王常犯的错误,于是事业高高掉了下来。但他的创业过程是值得每一个读者去学习和膜拜的。

我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企业,多大的目标决定了多在的成就,这一点在刘备身上体现提淋漓尽致,说某日,刘备随母亲到涿县城中集市去卖鞋,刚好涿郡太守出城巡视属县,他便站在道旁观看热闹。看到太守的座车。座车由两匹驾辕的服马,外加一匹处于服马右侧的骈马牵引。座车两侧车轮之上的朱红色的挡泥板,车顶上 有一只黑色的车盖。车盖下坐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行车马长龙,浩浩荡荡,足足走了将半个时辰才,把刘备乡巴佬直看得目瞪口呆。

有人还在议论,京城洛阳皇上乘叫金根车,用黄色丝罗外加翠绿色的鸟羽做成车盖,名叫“羽葆盖”,走出来才神气!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备记住了。

数日之后,刘备与十来个同村少年在家门口嬉戏。这刘家门前竹篱的东南角,有一棵百年大桑树,刘备,指着大桑树高叫道:

对于这件事,有人认为是后来蜀汉王朝的人士,为了神化其君主刘备,故意编造出来拍马屁的虚假故事。

这是正史《三国志》白纸黑字记录在案。然而陈寿完成他的《三国志》,已经是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天下之后的事了。这时,刘备已经死了至少57年,蜀汉王朝也灭亡了至少17年。此时的陈寿,再用假话去给刘备拍马屁,又有什么价值呢?应该不是杜撰,

因此,此时的开阔了眼界的刘备就有了皇帝梦。有梦想总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

现代很多人合伙创业,为什么还没有开始,或刚有一点起色就分道扬镳了呢?此时方才叹息:“交友不慎,其害无穷”,已经晚了。实际上创业一定需要合伙人,除非创业之人有非常优质的背景,像王思聪,老爷子随便给几个亿玩一下。即使是这样,也需要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

刘备最初的合伙人关羽和张飞,他们是如何走在一起的呢?

桃园结义估计是艺术加工成的故事,不可否认,三个肯定已经认识,并且已经结成江湖兄弟,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山西临猗县西南人。其人武艺超群,讲义气,确实是一条好汉!他因路见不平杀死一个众人痛恨的恶霸。为避官府捉拿,便来到涿郡。后来听说涿郡涿县有一位刘备,非常重义气,关羽便前去投奔刘备。结果两人一见如故。

别位张飞表,是刘备涿郡同乡。字益德,而不是“翼德”, 《三国志·张飞传》等正史上有明确记载。“益德”者,就是加强品德修养,就可以腾飞,正好与大名“飞”相对应,这是儒家思想对名和字的一种文化观念。

在《三国演义》杜撰成有羽翼才能飞腾,而且张飞的“翼”与关羽的“羽”字相呼应,极为般配,便将张飞字改成“翼德”。

张飞对刘备也是十分仰慕,变卖了所有家业追随刘备。同时刘备和关羽敬重重张飞。于是,三人结为异姓兄弟。由刘备年纪最大,关羽比刘备小但比张飞大,所以才有刘关张的排名。从此,三人从此同吃同睡,形影不离。

首先他们认可刘备,那时候还没有什么“价值观”这样的说法,但总体而言,刘备想干什么,其他哥俩都会支持。一方面说明刘备是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说明三人在价值观上是达成了一致的。

当时黄巾起义,朝廷顶不住了,所以号召各地方势力可以自己招兵买马,来消灭黄巾军。当朝廷下令“州郡各举义兵”,刘备心中大喜,立即把义弟关羽和张飞请来,商议具体的行动计划。

为什么说他们三人在价值观是一致的呢?

当刘备知道朝廷委派主持冀州围剿军务的主将,是自己老师卢植,因此刘备在打仗之彰对关羽、张飞二人说道:

关、张二人齐声回答:“哥,你去哪我们就去哪,万死不辞”,后来,刘备鞭打督邮,辞官而去,离开曹操、离开袁绍,关张二人也是不离不弃的追随。无论刘备如何落魄,始终不离不弃。

关羽是有很多机会跳槽的,随时去曹操的阵营都受欢迎,但是无论他在曹营的待遇有多好,只要了刘备的消息都会义不容辞地追随。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江湖中的“义”字,即使是江湖中的“义”字,也是需要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上的。在我们看过其他很多小说人物,无论是君臣、父子、师徒、夫妻和兄弟,为什么之后都会反目呢?还是因为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一直到后来,到了刘表的地盘,刘备遇上了诸葛亮,一篇《隆中对》把刘备的目标进行文字化、具体化。其价值观也更加详细化和具体化。

“匡扶汉室,跨荆益二州,联手江东,消灭曹操这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势力”。

而且还把诸葛亮的一生也绑在了自己的事业上。

如果说曹操用人任唯贤,刘备用人则分工更加明细,更加能因地制宜,毕竟刘备的庙太小,吸引不了什么人才。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关、张、赵和麋竺。直到遇上了诸葛亮。

通过“三顾茅庐”既炒作了诸葛亮,也炒作了自己,再经过徐庶等人一顿宣传,打着皇叔的旗号,逐渐有一定的吸引力。

当刘备笼络了卧龙、凤雏之后,为什么会把诸葛亮留在荆州,带庞统去攻打益州呢?一方面。从诸葛亮能力作比较,他政治能力明显强于军事能力,在联吴政策的执行上,应该是最佳人选。与关羽两人一文一武是最佳搭档。

庞统,无论在《三国志》还是《演义》里,事迹都不算多,既然能称为凤雏,能力上肯定差不了,但根据他所以提供的攻取“益州”上中下三条计谋来看,确实更擅于“术”。而打仗需要术,需要不计儒家那条条框框所限,事实证明,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北伐也是中规中矩,无法用险招、奇招取胜,遇上一个司马懿用一个“拖”字诀,而无计可施。

很不幸的是,庞统还没有完成攻战益州大业,就战死了。诸葛亮和赵云作为备选阵营出马相救。

而攻占了益州,在攻打汉中时,诸葛亮也不是刘备军师的第一人选,而是用法正,诸葛亮留在后方搞后勤。也这就是为什么刘备攻打汉中,即使打一年都不会为粮草所困,而诸葛亮北伐却又总是因为粮草问题,无功而返。可见诸葛亮在后方有多重要。最大限度发挥了诸葛亮、法正的优势。

关于关羽守荆州,可能是大家最有争议的地方,可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个人认为关羽有独当一面的才略。当年刘备被曹操追得从樊城逃向江陵时,是关羽带一支水军和刘备在夏口相会。本来北方人是不善水战的,曹操的赤壁之战就是败于水军,而关羽一到荆州就能统领水军,可见其统兵之法确实有一套,而驻守荆州,不懂水军是不行的。当年迫不得已投降曹操后,无论曹操给他多少好处,还是不能忘记刘备;同时为了不辜负曹操的厚意,斩了颜良立了军功,才大大方方离曹操而去,这种武士的气概是很难得的。

虽然他久围樊城示能成功,军略上充满了遗憾;而陈寿的《三国志》说关羽

才导致了糜芳、士仁叛变,丢失了荆州,不然以关羽的能力即使不能战胜曹操,但荆州未必能丢,也就是关羽的一个弱点。实际上镇守荆州,除了关羽,还有其他更好的人选么?

因此,刘备能从三个人的团队,经过努力奋斗,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再爬起来,成为了永消失的电波,最后成就了大业,与他坚韧不拨的品质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吕布只投奔丁源、董卓,就被骂成“三姓家奴”而刘备跟了那么多人,卢植、公孙瓒、吕布、袁绍、刘表等等,却没有任何负面的影响呢?就连竞争对手也对之敬佩有加。

首先,刘备还是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即使是离开原来的老板,最多也只是另起炉灶而已,竞争拼杀也是光明正大的。一般不会对旧主起什么歹意,而吕布就不同了,为了点蝇头小利,不惜意背叛旧主,像丁源、董卓都是死于吕布之手。

而刘备虽说走得有些仓皇,有时也不打招呼旷离,像离袁绍、曹操都是如此。但基本不会说把袁绍杀了再走。或者出卖了袁绍再走。

最后兵败陆逊,那是创业成功之后的事迹了。这里面掺杂着太多的情感因素,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通过解读《三国志》,里面的每一位风云人物都有闪光的特点,都值得我们每一位读者去解读、研究。

#三国两晋南北朝#名著典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