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到与创作,
是任何一位书法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书法的艺术特性,既决定了它比其他艺术更加注重“临摹”这个入门和修习的途径,又更加追求“创作”这个蜕化和升华的境界。但两者之间,并非是简单或绝对的因果关系,而是存在着某种超越于这种关系的转换性奥秘。自古以来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不是在参透这种奥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
集字创作是初学者从临摹到创作之间的一架桥梁。集古字的方法属于半临半创,相较于“从临摹直接到创作”更接近创作一大步。
为什么要用集古字的方法练习书法创作呢?首先,临摹字帖就是学习笔法、字法、章法,然后进行创作。其次,通过集字创作可以检验我们对笔法、字法、章法的理解以及记忆。通过集字创作来更加深刻地了解临摹的重要性,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保持敏感的重要性。集古字练习可以使人很快进入书法创作的状态,并且可以增加书法创作的情趣。——杨华《从集古到创作——以欧体楷书集字创作为例》
|楹联集古示范|
楹联是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形式、内涵和韵律众美于一身。
功深品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盛谦光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这是一件以龙门对的形式创作的十二言对联作品,选用淡粉色虎皮宣纸书写。因为联语字数较多,需要书写成两行或两行以上的形式,写成的作品章法像“門”字形,所以称之为“龙门对”。
上联从右向左写,下联从左向右写。上下款文之首字一般对齐书写。龙门对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书写的格式,利用章法布局的独特而彰显风采。需要说明的是“一”字的两种写法:“一”是数词,“壹”是名词,两个字原则上不能通用,在这件作品中下联第一个“一 ”字选用“壹”,是为了不让作品章法从视觉上断裂开的无奈之举。
山如碧玉水如带
案有清风笔有神
楷书创作除了结构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线质”!顾名思义,这里说的“线质”就是“线条的质量”。书法家常说线条要写得厚重,但“厚重”并不是就指把线条写“粗”,线条写得细就“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线条的“厚”相对“薄”而言,简单说就是指在中锋运笔的前提下,将线条写出视觉上的立体效果。当然,楷书的书写过程要做到绝对中锋是不可能的,只是在中锋的前提下加一些侧锋和偏锋,这一点要辩证地运用。
识大体明是非方为正路
有真情知好歹堪谓可人
朵云轩制传统仿古双色套印十言瓦当,纸性略熟,颜色沉着,可以试着用含有一定水分的墨汁书写。此十言对联用上下联对等式书写,这种形式在当今书法的审美取向上容易显得比较平淡,创作时要用书写的韵律来调整作品的节奏。
要注意字形结构取高低错落之势,撇捺长横伸展自如,注意强调小笔画的节奏、形态的变化,尤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落款一行,分两部分书写,用的印章稍有些大,钤盖时距离落款稍远一点,效果会好很多。
微风觉若山前起
大月知从海上来
此七言对联采用常见的上下联对等式。用仿明清双色套印瓦当对联纸,书写时要注意这种纸上的图案印刷得完全一致,要审视字的大小、疏密、繁简,才不会被图案限制住。
注意把握笔画形态变化,以求自然和趣味。整幅作品用笔法度比较严谨,要有意识地强化笔画力度,使之结体均匀,立体感强。书写的同时要注意点笔的方向、角度的变化。下联前三字结体简单,于是将落款提高,用来补气。最后钤盖印章两枚,上面一方略靠近落款,下面一方稍低,从而调整视觉平衡。
临风每有神来笔
观海能无惜水心
此七言联采用上下联对等式。选择浅黄色描金云龙纹宣纸、手绘乌丝栏、日本玄宗朱液调墨书写。通观全篇,书法风格统一,色彩对比鲜明,视觉效果平和而庄重。
墨书双列长款位于上下联左右两侧,表述了作者个人的书写观点,是对正文联句内容上的补充与延展。落款最后一字位置比较低,选择一方古玺式姓名印钤于下方,既不显得突兀,又有色彩的对比。
事忘名利心常泰
人得风流养精神
书法创作的风格与选择宣纸的颜色有一定关系,这是被很多初学者忽视掉的问题。
我的这件对联作品,选用比较沉稳的绿色撒金蜡笺纸书写。因为纸的颜色比较深,在创作时有意识调整正文大字笔画的轻重、提按、粗细和映带关系,表现出一些灵动和自然书写的趣味。
正文完成后仔细观察,发现深色宣纸衬托的作品整体有些沉闷,于是用更加跳跃的行草书分别在上下联落款,取长补短,从视觉上改变作品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