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在兰州举行“2020年全省贫困县摘帽退出”新闻发布会。艾庆龙摄
中新网兰州11月21日电 (艾庆龙 高莹)21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在兰州举行“2020年全省贫困县摘帽退出”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省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
发布会上,甘肃省扶贫办、甘肃省发改委、甘肃省教育厅等11位政府部门代表人集体亮相,介绍相关领域协调“作战”成果。
甘肃是中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共有75个贫困县,3720个深度贫困村,大多地处偏远、山大沟深。
2019年航拍的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布楞沟实况图。(资料图) 杨艳敏 摄
究其贫困原因,官方曾梳理过多种类型,并一户一因、一户多因的标记。总之,既有地理条件所限,也有自然灾害、健康等不可抗因素,也有懒惰或懈怠等主观原因。
如何撕掉“苦甲天下”历史标签,对于经济基础差、发展底子薄的甘肃而言,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成为该省出现频率最高、关注热度最高的“热词”,甘肃党政“一把手”更是带头督战脱贫难度最大的东乡县、宕昌县和西和县。
如今,甘肃宣布脱贫摘帽,记者梳理发现,多部门协调“作战”是其中一重要原因。
2020年7月,拍摄的兰州一大学生直播带货扶贫。(资料图) 魏建军 摄
甘肃省扶贫办主任燕顺介绍说,甘肃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调度、跟踪推进;甘肃省直相关行业部门对重点任务、急难问题旬调度、周调度,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甘肃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丽萍坦言,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使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效面临较大挑战。
疫情发生以来,甘肃与北京、上海、广东等15个省市区建立了劳务协作机制,向东稳住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输转岗位,向西加大新疆、内蒙等周边省份的输转力度。并着力打造建筑工、牛肉拉面师等各类劳务品牌,特别是推动了“陇原妹”“礼贤嫂”“镇原护工”等精品家政服务品牌走向全国,相关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
2019年,图为马娟(中)与布楞沟妇女在生产车间沟通。(资料图) 艾庆龙 摄
王丽萍说,目前,甘肃已脱贫的128万户534.5万人中,务工收入占总收入一半以上的贫困户占到71%、贫困人口占76%。
为解决贫困户“没钱干不会干”窘境,甘肃官方紧扣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色优势,确定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扶贫产业,并出台产业扶贫配套政策,扶贫资金精准到户,将扩大种养规模与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扶贫产业体系进行有机结合。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仲科介绍说,2018年至2019年,甘肃共落实到户种养产业扶持资金155.6亿元,超百万名贫困户受益。
当然,面对刷新“历史记录”的脱贫效果,可以看到官方主导的身影,更有贫困户“人定胜天”的行动。
临夏州作为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坊间甚至有“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的说法。
如今,东乡在当地政府以改善民生的政策支持下,硬化路“缠绕”山腰,整齐划一的农家院坐落在山间,村庄新面貌带来发展潜力也吸引着年轻人返乡创业,“90后”女硕士马娟便是其中一员。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东乡,普遍存在女孩受教育程度不高,结婚较早的现象,而上大学、考取研究生的马娟更是当地“明星人物”。2017年,研究生毕业的马娟与大多数同学选择奔向繁华大都市不同,“另类”的她返回乡村开办花馃馃扶贫车间。
“谁敢想,山沟沟里的面食竟成了热销产品。”在花馃馃扶贫车间务工的马麦勒,是布楞沟村村民。
大半辈子都与面食“打交道”的马麦勒则对花馃馃的认知,始终停留在果腹食物的概念上。她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儿时,在节日才可一饱口福的面食,其香气早已遍及村庄各角落,甚至成了妇女的“生财之道”。
其实,上述情况,在甘肃比比皆是。
“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并不等于脱贫攻坚画上了句号,仍然面临巩固脱贫成果等繁重任务。”任燕顺说,甘肃将继续保持攻坚态势,查缺补漏,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完)